15岁的黎媚家住琼中吊罗山乡,母亲身体残疾,就靠父亲打些零工养家糊口,几个孩子的学费一度让这个贫困户家庭不堪重负。“小学毕业后,爸爸说不让我念书了,我一个人躲在屋里偷偷哭。”黎媚说,在母亲的坚持下,她最终没有放弃学业。黎媚享受到了“移民教育”政策,从老家到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就读。
孩子们在上课
“多亏有了县政府资助,不然我早辍学在家务农了!”12月30日,身穿校服的琼中初三女生黎媚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琼中的“移民教育”政策,改变了许许多多贫困山区孩子的命运。“我们把琼中生态保护核心区和偏远贫困乡村部分学生安排到县城学校就读,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琼中教育局局长傅永东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政府会出力和创造机会,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要不是教育扶贫移民政策 我根本不可能走出大山
15岁的黎媚家住琼中吊罗山乡,母亲身体残疾,就靠父亲打些零工养家糊口,几个孩子的学费一度让这个贫困户家庭不堪重负。“小学毕业后,爸爸说不让我念书了,我一个人躲在屋里偷偷哭。”黎媚说,在母亲的坚持下,她最终没有放弃学业。黎媚享受到了“移民教育”政策,从老家到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就读。“要不是教育扶贫移民政策,我根本不可能走出大山,更不可能到县城读书。”黎媚的话真诚而淳朴。
“现在孩子上学有教育补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琼中湾岭镇金竹村贫困户莫同祥介绍,自从去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教育发展脱贫工程优惠政策后,自家孩子们每年都能得到11750元的教育补助,他不再为孩子们读书发愁。
琼中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外出求学学生“回流”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和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是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偏远贫困乡村部分学生到这2所学校就读,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学校很漂亮,有舞蹈室,有图书馆,饭堂的饭菜也很可口。”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张晓晓开心地说。她来自琼中黎母山镇,能到这么好的学校读书,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
贫困县办富教育。5年来,琼中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近19亿元,大力改善薄弱学校,推进农村校舍安全、餐饮工程、教师周转房、城区教育扩容、农村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做到精准扶弱,让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均衡教育发展的成果。
琼中的教育教学节节攀升,中考全省排名“四连跳”,从第17位提升到第6位,升幅全省第一。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过去一些家长舍近求远让孩子到海口等地读书,本学期,琼中出现了大规模学生“回流潮”。琼中教育局局长傅永东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入学,琼中全县中小学生总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108人。曾因家庭困难外出打工的学生如今重新回到了课堂。“今年学生总人数增加,除了政府的帮扶力度,和琼中近年来教育质量提高有直接关系。”傅永东表示,今后“回流”和外来求学的学生还将继续增加。“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让他们因贫辍学。”
乡下的孩子到县城求学,足球运动让他们享受到了乐趣。12月30日下午,记者在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看到,绿色草坪上,足球班的学生们正在训练。“这学期我从乌石小学转学过来,就想进入思源足球班接受最专业的训练,虽然很累,但很快乐。”三年级学生梁文琦乐呵呵地说。2016年,全县选拔了103名具有足球发展潜质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进入思源学校足球班学习,59名具有足球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进入琼中中学足球班。“通过这种选拔方式和强化训练,琼中的足球专业梯队已经初步形成,这是我们琼中文体发展的特色品牌。”女足管理中心主任肖山说。
从学前教育到大学
建立全覆盖资助体系
琼中红毛镇红毛农场2队的贫困户何世健患有腰间疾病,卧床不起已有一年。他的女儿在读初中,县里的政策给他送来了希望,今后女儿上高中、大学,都能享受到教育补助。“正是因为琼中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消除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琼中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李文杰说。
琼中县委、县政府将贫困家庭的在校大学生、高中生、中职生、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等全部列为教育精准扶贫对象。琼中还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不仅率先在全省实施高中教育阶段“三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还对品学兼优的初中、高中、大学生实施奖励。“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我们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多层次、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傅永东说。
朱孟仙家住琼中和平镇什介村,她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剩下她和妹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去年,她家被列为贫困户后,家里来了一批帮扶干部,帮朱孟仙和正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妹妹申请教育补贴。“听说读高中,每年还有3500元的补贴,我会努力考上更好的高中,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好好孝敬爷爷奶奶。”原本打算念完初中就去打工的朱孟仙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