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少年》15岁德国青少年泪喊好想回家 下秒惨遭炸死引鼻酸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拆弹少年》 编辑:小龙 时间:2017-01-08 16:16:16

《拆弹少年》没有过多花俏的拍摄手法,平铺直叙甚至没有太多背景音乐,真实的宛如在看纪录片。在你才刚要一一认识、熟悉这10位少年时,他们就又马上一一被炸死,观众流着泪惊觉生命怎会如此轻易就消逝?但也只能打起精神跟着他们一起趴地、挖沙、拆除下一个未爆弹,如果手上这一个幸运没爆炸,我就能再多活一秒,能更加坚信:「我们马上就能回家。」

▲▼孩子脸上的天真笑容消失,只剩下恐惧跟不安。

1945年5月德国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发起的二战总算落幕,战后各国忙着收拾残局,但战后心理创伤却没那么容易平复。电影《拆弹少年》就改编自真人真事,一批平均年龄15岁的德国青少年成为战俘,被送到丹麦海滩上拆除地雷,无辜的他们背负国仇家恨,被仇恨蒙蔽的人却忘了他们只是群孩子。

「丹麦不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只需要服从一个命令,清除『你们德国人』埋在丹麦西岸的地雷。」这群青少年被载到偏远的海滩上,展开为期3个月,4万5000枚地雷的拆除工作,期间内他们不能吃、不能喝,甚至可能随时被炸到尸骨无存,也没人在乎。

历史、国家成为了原罪,决定他们的命运,只因为我是「德国人」我的生命就比其他人卑微、不值得一提,甚至被霸凌、处以极刑都是「活该」。电影将庞大的战争议题,缩小微观到一个海滩上,借着10位少年跟1位丹麦士官长的命运,省思了并不是「人人生而平等」。

▲青少年们没得吃、没得喝,就算被炸死也要卖命工作。

《拆弹少年》没有过多花俏的拍摄手法,平铺直叙甚至没有太多背景音乐,真实的宛如在看纪录片。在你才刚要一一认识、熟悉这10位少年时,他们就又马上一一被炸死,观众流着泪惊觉生命怎会如此轻易就消逝?但也只能打起精神跟着他们一起趴地、挖沙、拆除下一个未爆弹,如果手上这一个幸运没爆炸,我就能再多活一秒,能更加坚信:「我们马上就能回家。」

看着电影时,一边觉得少年的纯真十分可爱,又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当丹麦的士官长从斥责、怒飙、甩巴掌,到最后帮他们找食物、颤抖着替他们求情:「他们还只是一群,四肢被炸断时,会恐惧而哭着找妈妈的孩子!」时,情感的转变最触动人心。想想,在这么深的仇恨里发现一点点爱,而这份爱已跨越国籍跟历史伤痛变得如此纯粹时,就显得无比珍贵。

▲无情战火能使人变得残酷,被附加历史罪名的少年们只能被迫承担。

从德国少年的角度来看,或许要他们「承担后果」是不公平的,但其他好不容易从战争中解脱的国家,如丹麦,看着这群德国人又何尝不是一次次面临过往的噩梦?当他们失去理智的凌虐、唾弃德国时,其实观众也不是不能从中理解、感同身受他们的愤怒。

战争是残酷的,写实的电影画面是残忍的,但这整部片不仅是传达反战思想,而是告诉了观众,这个世界如果只有仇恨,那么只会恶性循环,唯有放下、原谅跟爱才能挣脱牢笼的束缚。最后4个奔向边界还不知未来如何的少年,他们只是历史的缩影,有更多的「拆弹少年」无法从原罪脱身,他们是否真能像电影里幸运的因为一丝人性光辉获得生存的机会,答案不难猜想。

▲有多少人在幻想美好未来之际,生命就被夺走。

该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9强,其他为澳洲《塔纳岛之恋》(Tanna)、加拿大《不过就是世界末日》(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德国《颠父人生》(Toni Erdmann)、伊朗《新居风暴》(The Salesman)、挪威《国王的抉择》(The King’s Choice)、俄罗斯《战争天堂》(Paradise,暂译)、瑞典《明天别再来敲门》(A Man Called Ove)以及瑞士《酷瓜人生》(My Life as a Zucchini)。《拆弹》13日上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