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曝光“辣条”工厂员工如厕后不洗手直接给辣条装袋

栏目:社会万象 编辑:jingyang 时间:2015-03-15 10:25:18

运送辣条的箱子上布满污物和油渍 新华社发

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装入塑料包装袋 新华社发

“辣条”,最近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

这种袋装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却出现在几乎所有菜市场、小卖部的货架上,在网店里也卖得十分火爆,甚至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其消费群体数以百万计,主体是各地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人们不禁担心,“辣条”卫生吗?

新华社记者赶赴辣条生产集聚地,对此展开调查。

□新华社记者 毛伟豪 李德欣 张兴军

(据新华社3月14日电)

■链接

15款辣条不合格

在遍布全国的辣条中,质量不过关的究竟占多大比例?目前尚无精确统计。但记者注意到,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

2015年至今,北京已下架郑州市奇佳食品厂生产的“麦农香片”、郏县彭桂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爆牛脯”、新郑市树林食品厂生产的“齐天大圣”、郑州二七区启明食品厂生产的“鸡不可失”、尉氏县晋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食五块牛肉”、通许县方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素鸡汁棒”、平江县华仔食品厂生产的“酒鬼素蹄筋”等7款不合格辣条。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抽检情况显示,15款辣条上榜不合格产品名单,不合格项目包含酸价、菌落总数、柠檬黄、胭脂红等。

■短评

执法要落到实处

5天、2000公里、4个城市、8个厂家……在“3·15”消费者日到来前夕,新华社记者联动暗访,实地跨省追踪了“只闻其名,不见其地”的辣条厂:12位数的手机号,消失的厂址,让我们无处寻找;紧闭的大门,高墙上的监控,让我们屡屡碰壁;紧邻厕所的厂房,徒手操作的工人,还有满不在乎的老板,让我们知道辣条为何屡遭诟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辣条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各地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着色剂滥用,添加剂超标,卫生条件堪忧,市场标准混乱,种种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正因为如此,我们呼吁一个健康的辣条产业,我们呼吁追根溯源、落到实处的执法。

A。辣条的“双面人生”

“火得不得了”

每到放学,走出校门的第一站,北京小学生小明(化名)都是走进校门西侧的小卖店:“老板,一包辣条。”掏出一元钱,小明撕开包装,拿出一根辣条放进嘴里,顺带舔了舔沾上油腻的手指头。走出小卖店,回家的路上有不少和他一样边走边吃辣条的同学。

“小学生的必备食品,童年的记忆。”对囊中羞涩的学生族而言,小包装辣条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记者走访北京、河南等地十余所中小学校,发现校门口的小卖店里都摆满了各种品牌的辣条。“好卖得很,至少每天能卖几十包!”一小卖店老板说。

“买了一百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来”“再来十包”……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层出不穷,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条为何物的人纷纷下单网购,多款辣条产品销量过万。在某电商网站的销售指数中输入“辣条”,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曾高达20.7万,而55%的喜好购买人群在18岁至24岁之间。

“辣条倍儿有国际范,老外都爱吃。”去年下半年,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爆出了一张格外抢眼的图片。一包在国内仅售5毛钱的辣条,在美国却以超过10倍的价格售卖。一时间,这种“面筋加辣油”制成的小零食身价倍增,成功上演“走出国门,征服世界”的逆袭,在“80后”“90后”群体中更是掀起了持续热议。

“脏得不得了”

在知名度飙升的同时,有关辣条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却从未停止。

“脏得不得了。”这是不少受访者对于辣条的第一印象。网友“潮汐君”宣称,自己亲身实验试吃十包辣条并记录下整个过程,“全部吃完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之后从晚上7点一直腹泻至深夜12点,次日去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而在亚马逊网站上,一些外国消费者留言表示,吃辣条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事实上,不管学名是叫“面粉熟食”还是“调味面制品”,辣条无外乎由“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剂”制成。原料如此简单的小食品,为何会招致“不健康”“不卫生”的质疑?记者发现,网上热销的辣条中有十余款厂址都在河南省境内,决定赴河南一探究竟。网购了13个品牌的辣条后,记者依据外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地址,按图索骥开始走访。

B。辣条的“诞生之路”

找厂靠闻味,油漆满天飘

抵达河南的第一天,记者首先对郑州市及新郑市周边的辣条生产厂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出人意料的是,多处厂址已是“人去厂空”,而包装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多半是空号或暂停服务。

在郑州市二七区侯赛乡,记者来到一家名叫“启明食品厂”的厂址前,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当地村民说,厂子早在两年前就拆了。然而,记者买到的该厂生产的“鸡不可失”牌调味面制品,标注生产日期却为2014年9月。“辣条君”,你究竟藏在哪儿了?

“要找辣条厂,你闻味道就能找到,老远就是一股香精加辣油的味。”按照当地人告诉记者找辣条厂的诀窍,在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里,记者果然闻到了浓重的辣条味。然而,走近了记者才发现,厂门口挂的牌子却是一个服装厂。那这辣条味又是从何而来呢?

进入厂区,记者发现在制衣车间的侧面隐藏着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辣条生产车间。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的红黄色粘稠液体已经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

如厕不洗手,徒手就装袋

临近中午,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的员工通道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从厕所出来后,这些女工都急匆匆地跑回厂房。记者试着跟随一名女工进入厂房,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从厂房的员工通道到生产车间,要先后途经更衣室、清洗间、消毒间,然而记者看到,这些原本应该相互隔离的区域,大门全部敞开,女工也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

在调味车间内,记者看到刚刚压制好的辣条被投入调味炉里着色上味,最后落到地上的蓝色塑料箱内,并由工人推送到包装车间。这些蓝色塑料箱上满是又黑又亮的油渍,显然很久没有清洗。

包装车间内充斥着呛人的辣条气味,记者被熏得直流眼泪。近百名女工正在这里进行封装,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刚刚上完厕所的女工连手都没洗就径直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对于记者“为什么不戴手套”的疑问,这些女工表示,戴了手套笨拙,封装慢,想多完成计件量就得徒手操作。

卫生不卫生?老板也没底

在厂区办公室的门口,记者才看到了这家食品厂的全名“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记者对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发现,该厂明显存在着违反“厂区周边无污染源”“坑式厕所距生产区25米以外”“厂区垃圾应密闭式存放”等多项规定之处。这样的生产环境生产出来的辣条能合格吗?

记者找到了这家食品厂的老板。对于厂内种种不规范,老板的态度显得很坦然:“经常有工商部门查我们的通知函过来,有不合格的。其实在微生物这一块,我确实自己心里没底。但如果进来要洗手,上个卫生间要换个衣服,工人就感觉有点约束,就不好招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