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中国爆冷 中国影片离世界顶级电影节越来越远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柏林电影节 编辑:baoling 时间:2017-02-21 09:23:11

王全安执导的第二部作品《惊蛰》,就已入围柏林电影节优秀电影单元。此后他又凭《图雅的婚事》抱得金熊归,顺便还斩获了那一届的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后来,《团圆》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并夺得最佳编剧银熊奖。

《龙先生》

冷冷清清,当地时间2月18日晚,第67届柏林电影节闭幕。

闭幕式星光惨淡,冷雨萧瑟,连我们中国女星都懒得来走红毯了。事实上,这个古老的电影节在全球关注度都出现明显下滑。小片环绕、“爆冷”频出,几乎已经成为柏林电影节的代名词。

对于中国影迷而言,因为缺乏重量级影片入围,更是关注度大幅降低。从最终奖项情况看,确实也是颗粒无收。不论是国产动画片《好极了》还是张震在《龙先生》中的表演,都未能获得评委青睐。

不过虽然缺乏重量级的华语电影人和华语电影参与其中,但中国资本和中国市场显然成为已经是各大国际电影节无法避开的重要话题。硬糖君盘点柏林电影节的中国元素,发现亮点其实不少。

“晒朋友圈”的王全安和“走秀”的唐嫣

海外重量级国际电影节邀请华语电影人担任评委早已不是新鲜事,此次柏林电影节,就邀请了王全安。

王全安在国内不算知名度特别高的导演,最引起关注的可能就是执导《白鹿原》和嫖娼被抓。因为涉嫌嫖娼,王全安和妻子张雨绮离婚,此后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相比在国内因“劣迹”疑似被封杀,海外影坛显然对王全安宽容得多。国内影迷此前一直惊讶,为何王全安可以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其实仔细了解王全安的导演履历,会发现柏林本是他的“主场”。

王全安执导的第二部作品《惊蛰》,就已入围柏林电影节优秀电影单元。此后他又凭《图雅的婚事》抱得金熊归,顺便还斩获了那一届的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后来,《团圆》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并夺得最佳编剧银熊奖。

而给王全安带来无数荣誉的《白鹿原》,也入围201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王全安截止目前共执导6部电影作品,4部都在柏林有所斩获,柏林电影节对王全安,不可谓不真爱。

此次柏林行,除了看片、出席活动等固定流程外,王全安也得到了柏林电影节极高的礼遇。例如配置中文同声传译,这是柏林电影节首次。除此之外,柏林电影节还安排王全安和家人会面,待遇极高。

不过最吸引人的人莫过于王全安的“会友”之旅,有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席、德国文化部长等要员、制片公司老总、着名导演和制片人,执导过《铁皮鼓》的沃尔克·施隆多夫等。让人感叹王全安的国际社交圈之广,也见识了王全安在海外人脉和人气之高。不知这些外国友人是否知道王全安老师如今在国内的境况呢。

而中国女星唐嫣,作为某珠宝品牌代言人受邀出席开幕式并亮相红毯。虽然雪肤花貌令人赞叹,但尴尬之处在于并无作品入围,只是纯走红毯。而且不知为何,硬糖君感觉她绷得有点紧,可能还是国际红毯走得少?

除此之外,华语电影人此次露面不多。此前凭借多部作品入围过柏林电影节的张震故地重游,凭借新作《龙先生》入围最佳男演员奖银熊奖,但无奈“长大”的张震再次与影帝失之交臂。

《好极了》破纪录,合拍片创新高

此次华语片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大看点,当属刘健执导的国产动画电影《好极了》入围主竞赛单元。

这也是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华语动画长片,是继宫崎骏《千与千寻》之后,新世纪第二次有亚洲动画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新纪录。

《好极了》是由导演刘健自编自导、耗时3年时间独立完成的动画长篇电影。该片在制作阶段就备受关注,不少欧洲电影节对他的新作给予极高期待。这主要因为刘健的首部动画《刺痛我》就曾引起不小的国际反响。

《好极了》在柏林首映时赢得极高赞誉,口碑颇佳。这部电影延续了导演一贯的黑色幽默风格,也是具有纪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动画。首映结束后,国外媒体赞其是“动画版昆汀塔伦迪诺”。

突出的口碑也让《好极了》剧组留在了闭幕的红毯上。但很遗憾,金熊奖最终由匈牙利影片《肉与灵》爆冷夺得。

除此之外,参赛华语电影还有:全景单元中的中国台湾导演黄惠侦作品《日常对话》、宋川导演的《巧巧》、杨恒导演的《空山异客》、胡笳导演的《槟榔血》;新生代和论坛单元中则分别有赵祥执导的《石头》、黄骥和大冢龙治合作的《笨鸟》、马莉导演的《囚》以及华语短片《承诺》入围。

与此同时,由亚太未来出品的英文影片《童心无归处》和《坏小子的街巷》双双入围。近年来国际一级电影节上,中国资本出品的英文电影早已司空见惯。

但相比之下,最令人感到兴奋的,还是在柏林电影节宣布立项的两部合拍新作。

一是由《钢铁苍穹》前两部主创为制作班底,中影和嘉博文化参与投资,曾担任《狼图腾》制片人的王为民担任制片人的《钢铁苍穹:方舟》。该片先导预告片在柏林电影节放映后,引起不错反响。

比较神奇的是,这部科幻影片将以“嫦娥奔月”为故事背景,中外演员在片中也会采用中文交流,宇宙飞行系统也是全中文。这无疑在科幻片和合拍片上,都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另一部是王全安将执导马克思传记片《卡尔·马克思:最后的旅程》。主角马克思将由《铁皮鼓》男主角、德国演员马里奥·阿多夫出演,除此之外还包括多名大牌演员:克里斯托弗·沃尔兹、玛丽昂·歌迪亚、拉尔夫·费因斯、热拉尔·朱诺、文森·卡索、乌尔里奇·图克尔。

幕后制作班底也曝光了德国着名导演施隆多夫担任执行制作人,皮特·摩根(《女王》《对话尼克斯》)担任编剧,贾努兹·卡明斯基(《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掌镜摄影。

从中可以看出,不少是王全安的“亲密好友”,而该片也主要由德国运作,预算成本为2700万到3200万美元,计划在2018年完成,作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献礼片。这得算是货真价实的外国片厂找国内导演拍片了吧?感觉还挺有面子。

又有中国“特供”国际大奖可以拿了!

此次,柏林国际电影节首设“亚洲璀璨之星”奖。

这是由亚洲电影电视推广促进会联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共同举办。导演谢飞、编剧严歌苓和演员唐国强等担任奖项评委。旨在构建欧亚两地电影发展的交流平台,既帮助欧洲电影人了解亚洲电影市场的环境、政策,也助推亚洲杰出电影人走向世界。

第一届设立的三个奖项,毫无疑问全部被中国电影人包揽。中国电影人徐浩峰、刘震云和叶宁分别凭借影片《师父》《一句顶一万句》和《罗曼蒂克消亡史》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制片人。

不过,也有不少人质疑“亚洲璀璨之星”的公信力。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地位的增强,不少老牌电影节都选择“讨好”中国电影市场。

但他们讨好是讨好,逼格又不肯丢。只好给中国电影人另设炉灶,搞个中国“特供”奖,求个皆大欢喜。

例如此前吴亦凡凭借《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获得了东京电影节首届金鹤奖影帝。当时关于吴亦凡成为东京电影节影帝的争议持续数日。其实这是东京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首次设立评奖体系,目的主要是“促进两国影视文化的友好合作和增强交流沟通,从而提高该电影节在国内的知名度”。

去年,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行的“亚太电影艺术单元”宣布启动。从2017年起到2021年,“亚太电影艺术单元”正式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一部分,将设立最佳处女作电影、最佳短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制片人,以及最佳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项。

中国光大控股携手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一举签下“亚太电影艺术单元”独家举办权,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有权推举2位评委,设立多个新的电影奖项。

而与中国较为亲密的戛纳电影节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璀璨之星”的举办,宣告中国资本对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入侵”完毕。只是这些奖项到底具有多少权威性,就要看客自己判断了。

华语电影人可以站在世界顶级电影节上的本就稀少,再加上近几年国内电影大举发展商业类型片,如今的电影节“中国军团”标配:一个评委+职业“毯星”+一个中国特供“奖项”+零星不知名文艺片+多部中方出品英文片。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但距离大奖,似乎是越来越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