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张家鲁受专访 张家鲁称新导演是行业里最值钱的人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张家鲁 编剧 编辑:baoling 时间:2017-06-26 11:21:00

我们去看别的市场,看好莱坞,他们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只能给出的一个暂时性的解药和答案。我们的速度太快,再过几年就没有对照体系了。当我们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所有人都来内地拍片,磁吸效应,北京越来越像好莱坞之后,可能美国人要看我们怎么样发展。

张家鲁

提到张家鲁,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就是陈国富。

十多年前,正是因陈国富的推荐以及自己写的一份电影《天下无贼》的剧本修改方案,张家鲁被导演冯小刚看中,成为了该片编剧之一。两年后,他凭借此片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几年后,陈国富离开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亚洲区制作总监的职务,来到北京担任华谊兄弟电影总监制,一直跟随陈国富的张家鲁也开始了台北——北京的双城生活,在陈国富监制的《狄仁杰》系列、《风声》、《寻龙诀》等电影中担任编剧。

2013年陈国富离开华谊,创立工夫影业,张家鲁担任创作总监,参与监制《少年班》《火锅英雄》等多个项目。他个人亦从编剧延伸到监制工作,去年刚监制了娄烨导演的新作,今年陆续有监制作品浮出水面。

张家鲁担任编剧之一的《天下无贼》获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今年张家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几年前他曾因工夫影业出品的电影《少年班》在上影节办首映而来过一次。如今他与导演管虎、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一同被邀请成为上影节创投平台的评委,为入围的三十个电影项目把脉和评选。但这并不是张家鲁第一次接触创投平台和为年轻导演出谋划策。

实际上,他已连续多年在与上影节创投单元有着同样创立年份的金马创投会“培训工作坊”中担任讲师,指导青年导演如何完善项目。此外,他还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 “CFDG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简称“青葱计划”)中的导师之一,教授新人如何明确剧本定位、如何融资以及搭建演员班子。

当年,从大学期间“被选择”读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学专业,到之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了六年公务员,到最终在台北艺术大学念戏剧研究所(那时电影所还未成立)时遇到自己日后的师父兼工作伙伴——陈国富,张家鲁的入行不算早也不算顺利。

而陈国富又是极为严厉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甚至说过“你再这样写下去永远只能当半个编剧”的话,导致张家鲁那届,只有2个学生找陈国富做毕业论文指导,张家鲁就是其中之一。

从学生到合作伙伴,张家鲁走在自己的电影路上,和陈国富依旧站得很近,谁也绕不开谁,“很多人在缠绕中互相卡死,我们是在缠绕中相互壮大。”他笑说。

张家鲁担任编剧之一的《风声》入围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不过对于创投单元的新人,张家鲁比起老师陈国富来就客气多了,他虽也自曝自己脾气急,说话不会转弯就想直接切入重点。但也表示,大家遇到还是缘分,要结善缘,才能有比较好的互动,“有时候年轻人很紧张,会说不清楚,这时候你的态度要让他们先放轻松,反而后面介绍项目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业多年,亲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井喷和骤冷,资本、热钱的涌入和由此造成的虚假繁荣,张家鲁早已深谙行业内“大数据”“IP”“讲故事”等概念背后的潜台词,比起上影节不少论坛、发布会只是停留在务虚层面的讨论,始终在一线编剧和监制电影的张家鲁在对话界面娱乐时的回答就务实得多。

谈及近一年来国产电影的萎靡,他并没有给出类似冯小刚导演“这届观众不行”的言论,反而坦言这正是观众更成熟的结果。

即便在好莱坞,电影行业的原创力量也衰弱,大制片厂为了稳定的投资回报都在做故事毫无新意的系列电影,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会走向何方,张家鲁直言“好莱坞的参照系也是暂时的”。

而这一切都要看行业内人才的发展,因此他对新人寄予极大期待,也指出在资本抢占IP的热潮渐退后,有能力转换这些IP的编剧、导演、监制等人才将是资本抢夺的下一个目标,“所以我总对身边的新导演说,你们要沉住气,你们会是行业里最值钱的人。”

对话张家鲁谈编剧工作:自律很重要 沟通也重要

这次做上影节创投单元评委,对新人导演的项目有什么感受和建议吗?

张家鲁:好些项目光看大纲,我都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咋想的,光看这些项目大纲,这都写的是什么事儿啊。但跟他们聊完之后,你就发现,哦,原来这故事还非得这么写,非得这么干才行。我们只是给出如何能将剧本完整呈现的一些意见。

其实对于新人导演来说,最难的不是第一部,是第二部。第一部时什么都没有,输也无所谓,那就这么干了。而且现在大家愿意给新人导演空间,拍摄越来越便宜,器材简单多了,手机都能拍。

第一部能够闯出来其实特别简单,难是难在第二部,拍什么,开始有负担有顾虑。很多导演第二部会花第一部两倍三倍,甚至更长时间做完,原因就在于此。第一部就成功,当然是个好事儿,但随之而来的焦虑和压力也相对大。只有连续两部三部成功,才算站住脚。

您当年是跟着陈国富导演出道的,是怎么认识他的?

张家鲁:这个说起来就好笑了,那时候我在做公务员,小六年公务员。我那单位现在台湾已经被取消了。原来叫新闻局,比较像中宣部+广电总局的合体,我在里面负责台湾形象宣传片。我天天做宣传片策划,干了快六年。那时有比较多余的时间,上课时认识国富导演。我那时候是他学生,他看得出我在单位干的有点不开心。

他连这也看得出来?

张家鲁:心细如发,金牛座的。然后他就问我说愿不愿意跟他一块干?当然我第一反应是好啊,然后他就说,你别那么快做决定,回去想一想。

我回去一想,那时台湾电影市场不好,《海角七号》还没出现,是台湾电影最困难的时候,那国富老师提出这个邀约到底是要帮我还是害我?当时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在亚洲区有制片计划,国富导演算是大中华区的一个监制,工作还算比较稳定。他也有能力找我去上班付我月薪,我还是跟他了,就这样入行的。

后来又怎么决定从台湾来北京?

张家鲁:这我是跟陈国富过来的,他的直觉、敏感度挺高的,那时已经警觉到台湾市场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在03、04年他察觉到这样的状态,想说来北京,而且他一旦做决定就下决心了,他现在几乎完全是住在北京。

后来他从华谊离开时,很多大公司要找他,万达都找过他,他决定算了,他想做一些决定性、自主性更强的项目。因为不管在任何大公司,都会有所谓的业绩压力,就会逼着你去做一些不喜欢的项目。

你们成立工夫影业后也有腾讯15%的股份吧,不会有业绩压力吗?

张家鲁:我们真为这事纠结了很久,还找专业财务团队来帮忙,最后和这些资本的合作都是以我们为主导。第一我们决定拍什么就拍什么。第二我们没有业绩对赌。这算是谈了一个挺牛掰的条件。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这些事影响我们的创作,空间是相对大的。

当然也是我们过往的成绩和努力让这些资本对我们有信心,知道我们不会乱搞。有很多公司就是拿了钱,发布了一堆片单,活动搞得都挺好,但可能也有心无力吧,最后没能力做出来。

从业多年,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家鲁:写不出来。

写不出来怎么办?

张家鲁:这个我们可以开一个专题讲。写不出来,应付这种创作焦虑的方式千千万万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我最难的一次是《狄仁杰2》,我一度生了一些怪病,就是早上起来手指头,尤其是中指不能弯曲,我不是开玩笑,真事儿。

直到我下床后,醒过来三四十分钟,整个身体暖开后,手指才可以抓握。我去看医生,医生就叫我别焦虑。干编剧怎能不焦虑,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你要一辈子把焦虑当朋友,才能做这个行业。我就开始了一个写作计划,去采访这些编剧导演,问他们在创作时焦虑有多大?怎么办?

我做了好多采访,我本来那时候都想做出本书来。后来书没写完,但我自己的焦虑症好了。我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而且有人比我更严重。解决的方式不一而足,有人就是先花钱,我就不说谁了,他今天要写一篇专栏或者什么,他就算这一页纸多少钱,然后就网购把这个钱先花掉,之后逼自己,说钱已经花出去了,必须得写。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您解决焦虑的方法就是采访别人怎么焦虑,这倒是比较省钱。

张家鲁:对,就在过程当中真的自然而然好了,我现在偶尔,可能一年会有一次类似的状况,其他时候就没问题。

写剧本是灵感更重要还是规律的工作更重要?

张家鲁:我这样讲吧,作为编剧,自律特别重要,自我规律,自我规范。当然可以期待灵感,但就靠灵感,你成不了职业编剧。你要养家糊口,压力很大,要靠你的作业习惯、规律,把剧本往前推进。我常跟年轻编剧讲说,你们年轻就去造吧,但要养成好睡好起的习惯,定什么时间写什么时间休息,对你们的创作生涯会更好、更有帮助。写得好的人不一定写得长,原因就在于此。

除了规律的写作,新编剧还需要提升哪些技能?

张家鲁:我们讲术语pitch吧,就是跟投资方说故事,这也是编剧必备的技巧。你作为编剧把东西写好就可以吗?不,你得沟通,还得聊。电影行业是人的行业,沟通能力很重要。

有没有可能你关在家里憋大招,写一个惊天动地的剧本出来,大家都说,哇特别好,一定得拍,有可能,但是特别、特别、特别难。我从入行到现在,看到类似剧本大概也就两三个。所以这时候你的沟通能力,作为编剧你跟导演、监制沟通,作为导演你跟投资方、跟演员沟通,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作品的口碑,编剧压力大吗?

张家鲁:编剧的话语权一直都没那么高,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华语片不管是台湾大陆还是导演中心制。好处和坏处在于导演有很大的权利,但责任也大,权责通常由他们来扛。我作为编剧呢,永远是导演你虐我吧,各种虐。但等到电影出来,好当然好,大家鸡犬升天。如果不如人意,我老开玩笑讲,编剧永远有一个权利说,“我这剧本写的挺好的,傻掰导演拍坏了”。

谈市场:大公司抢新人 大导演拍网剧

工夫影业之前买过豆瓣热帖《十年女友》。您怎么判断哪个IP值得买?

张家鲁:IP原来是没有的,也主要是这几年吧,2013年下半年开始,电影市场好了之后,资本涌进来,原来的游戏规则他们玩不动,所以一直不断创造新的名词和规则。2013年是大数据,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开始又出现IP一词,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实我们通常不太主动去找IP,也买,但不那么主动去猎取。因为我们算是有转化IP能力的公司,不用在IP本身上着力,通常人家买来IP后找我们来合作。但如果是新公司或新团队做影视,可能要用IP作杠杆。那他们买IP的理由就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故事。有的说流量高,这是最常听到的。也有说特别喜欢。当他们讲特别喜欢这个IP时,我就知道流量不高,可能买的比较便宜。

您会选择和什么样的IP合作?

张家鲁:IP对一些公司来说是估值。但对我们来说,是工作量。所以我看IP,会想象未来要跟这个项目工作至少三年,那我是不是真能接受。喜欢有时候很难说了,喜欢会变的,我能跟这个IP长期相处吗?

这是很重要的选择因素。比如《寻龙诀》之后,我们手上又有《摸金校尉》。国富导演问我愿不愿意继续做?我就想换一下,《寻龙诀》真的做的挺辛苦,剧本写了两年多,拍的时候各种事,我想至少换换口味,就选了公司接手的另一个项目《阴阳师》。

由张家鲁担任编剧的《寻龙诀》入围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今年电影市场不好,知乎上有个高票回答,说因为马上要重签中美进出口片配额,很多人在观望。要等新配额定下,才知道自己的项目要不要做。

张家鲁:真做电影的人可能没想那么多,实话说,我们的关注点不能说窄,但我们会比较专注在做项目上。你说那个因素有没有,我相信有,老板或者会去想这个布局。对我们来说,项目做不出来就是剧本没写好,或者导演主创团队找不到演员,要延档。我们考虑的都是相对实际的问题。

前两年票房井喷,到现在突然停滞。只是偶然现象还是有什么原因?

张家鲁:这可以分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我们原来就有大小年之说,很多时候我们集中这一年都在拍片,隔年就会有很多片子出来。我们做一部电影的周期,肯定要比好莱坞长,因为各个环节薄弱,所以要用时间来换取好结果。

外部因素,观众越来越成熟了,2014、15年时IP加上流量小鲜肉一组合,营销再一做,这片子上三亿五亿不是难事儿。但从去年开始,尤其去年下半年,就没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得看口碑。前三天的周末票房重要性越来越强,前三天票房会决定片子的口碑如何。

但冯小刚导演刚在上影节上说中国电影差是因为这一届观众不行。

张家鲁:小刚导演是爱之深责之切。他也希望更多更好的电影能够让大家看到。老爷子比较捉急,但实际上观众的水平是有在提升的。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卖的这么好,意外吗?

张家鲁:意外,就说片子好是ok的,值得比较高的票房。但卖的这么好我就有点意外了。当年《海角七号》也是这样,卖到超过一定体量时,就变成社会事件,跟电影好坏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你今天不去看这个电影,第二天去上班或者去学校你没法跟别人聊天。台湾最近上了一部电影,叫《台北物语》。

我没看,但听说巨烂,烂到可能比当年那个《富春山居图》还烂。结果因为烂,大家都想去看看,还买不到票。成本可能就大概20、30万人民币,现在票房已经有200、300万了,性价比很高。听说他们团队准备开拍续集了。我们现在就特别怕导演续集认真拍了,第一季的好笑跟烂就没有了。

这两年新人导演小成本影片,故事比大成本的商业片好看,这是投资决定的吗?投资大,所以不敢冒险。

张家鲁: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好莱坞电影好看还是美剧好看?(美剧好看啊。)其实你刚刚把答案说出来了,我们的口诀叫,预算越小空间越大,预算越大空间越小。当你花越多钱的时候,你的爹妈越多,管你的人越多。

大家都想弄到一个安全的范围里。好莱坞大片厂,大studio天天就面临这个困境,他们的高管,决定事的人都是金融投资出身,特别注重回报,对他们来讲什么东西是风险低回报高呢,系列电影。那些有创意的人才,导演、编剧就会转到美剧,因为有更多空间。

电视剧可以算得出回报的,哪个电视台播放,大概广告收益,都能算出来,对于投资方和电视台来讲更安全,所以愿意给空间。我跟你说吧,未来的这一两年,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华语片大导演转去做剧,原因也是一样。

工夫影业以后也会做剧吗?

张家鲁:我们其实已经有这个转变了,我们有一些子品牌,闲工夫、功夫小戏、功夫真言其实都是以做网剧为主,今年7月下旬会推出我们第一部网剧叫《河神》。

工夫影业出品的首部网剧《河神》,根据天下霸唱小说改编

大导演去做剧,章子怡,周迅也都去拍剧了。中国电影还有出路吗?

张家鲁:当然有啊,就是这些新生力量,现在不止是中小型公司,大电影公司像阿里、光线、华谊私底下都开始抢新人大战了,很多时候他们投的不是项目,是导演。就是用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让新导演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昨天创投单元颁完奖,有公司现场拿着合约就要他们签。现在态势越来越明显,前两年游戏规则是大家抢IP,因为IP是资产可以提高公司估值,现在很多IP要到期了。之后两年,肯定是抢有能力转化IP的人,导演、编剧、工作人员。所以我常劝这些新导演,别心急沉住气,你们马上是这个行业里最值钱的人了。

对学电影的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张家鲁:我们这个行业没有所谓的重资产,我们算轻资产,最主要是人。资本要投资到人身上。新导演代表无限可能。至于说成名的导演,有品牌的导演,那资源涌上来,真是钱都会把你淹死。他们不去找资本,资本就会追着他们跑。

现在好莱坞也都做系列电影,围绕一个大IP开发,工业化走到这一步就是这种结果,那中国电影未来什么样?也是系列电影为主吗?

张家鲁:真不好说,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各行各业的市场都是孤立的,都是特例。还是那句话,我们发展太快了。五六年前所有人聊华语片的未来,都会讲系列电影。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国内市场不好,大家又讲电影人的未来是剧,网剧或者周播剧。

我们去看别的市场,看好莱坞,他们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只能给出的一个暂时性的解药和答案。我们的速度太快,再过几年就没有对照体系了。当我们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所有人都来内地拍片,磁吸效应,北京越来越像好莱坞之后,可能美国人要看我们怎么样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