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春秋》的英文片名《All that Jazz》,一方面当然是和电影的Jazz情调连接,一方面《All that Jazz》是美式厘语,讲的不是爵士乐,而是:「诸如此类的事」之意,例如说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故事、表演,所有的爵士乐。
「如果我死了,我要为我做过的事道歉;如果我活下来,我要为我即将做的事道歉。」
金马奇幻影展接连看了Bob Fosse导演的《酒店》和《爵士春秋》,颠覆我对歌舞片的想像,电影拍的热闹喧哗,但结尾都有寂寞感流泄而出;《爵士春秋》很意识流,看片前以为会是讲述才华洋溢的歌舞剧导演乔伊用他对艺术的坚持与毅力,创作出精采的歌舞剧,结果《爵士春秋》专注于乔伊的生命史,在他生命尾声,回顾他与前妻、女儿、女友和无数女人间的关系、也回顾他的璀璨的演艺生涯、毒瘾、性爱和混乱虚无人生。
《爵士春秋》每一场歌舞秀都有意思,一场戏中戏歌舞秀,从普罗大众易于接受的表演风格,慢慢深入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乔伊对于性、对于颠覆、对于「我就是要不凡」的欲望,我爱死这场融合爵士乐与现代舞与性暗示的表演,银幕上,性格保守的制作人看得一脸凄惨(太情色的演出可能会影响票房),搞不好银幕外的片厂老板看到这一幕(或是《爵士春秋》最终呈现的样貌),也是一脸惊吓吧(但《爵士春秋》的票房其实不差);
我也喜欢乔伊女友凯蒂和女儿蜜雪联手为他献上一支简单朴实的舞作,那是爱的礼物,只是乔伊被事业、名声、毒瘾、欲望所迷惑,忘了去注意(珍惜)他生命中最纯粹美好的拥有。
刚看完《爵士春秋》当下,自觉不讨厌但也没有大爱这部视频(不像《万花嬉春》那样易于被接受);搭乘地铁返家途中,有些情绪慢慢发酵出来,我想的越多越觉得《爵士春秋》有意思,乔伊每天早上出门前都会对着镜子说:「好戏上场,各位!」,仿佛生活就只像一场戏或一部电影,生活其中的乔伊,因为欠缺对真实的感知(受名声与性与毒品所迷惑),忘却如何「脚踏实地」生活,使得他的人变得如同虚幻的名声与虚构的电影般的不真实。
「所有的演艺人员都异于常人,即使悲伤,也要打起精神强颜欢笑的表演。」
《爵士春秋》后段出现大量歌舞秀,一场接一场,看得人目不暇给,这些歌舞片段都在主角的脑袋小剧场里搬演(前妻、女儿和女友的祝福与祈祷),不存在于现实空间(乔伊拍了一辈子的电影,所以很习惯用「图像/戏剧」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中的所有一切),只是当我看到片末,乔伊唱着道别之歌时,忍不住想,如果乔伊把他的濒死经验拍成电影,不就是《爵士春秋》吗?我接着又想,《爵士春秋》是导演Bob Fosse的半自传电影,视频究竟掺杂多少Bob Fosse导演的真实经历与心情在里头?导演是否借视频抒发自己对某些人与事与过往选择的忏悔和遗憾,又透过乔伊的死亡(创作),摧毁腐败寂寞空虚的自我,以获得重生?
无论是《酒店》或《爵士春秋》,歌曲部分我都有点听不惯,编舞倒非常喜欢,尤其是《爵士春秋》,场面比起《酒店》又更奢华更天马行空更多想像空间;演员部分,《酒店》有演技与歌艺都光芒万丈的Liza Minnelli,《爵士春秋》里的女性角色,尽管歌或舞都表现不差,但故事大半聚焦在乔伊身上,因此发挥演技的空间不大(看到Jessica Lange有点惊喜耶),至于饰演乔伊的Roy Scheider,把一个又阳刚又带有点阴柔气质的角色给诠释的迷人,可惜Roy Scheider歌喉有些受限,加上舞蹈场面也不多,放在歌舞片中,总觉得有点可惜。
对了,看电影时一直觉得Roy Scheider很眼熟,但就是想不起在哪些电影看过他的身影,回家查了一下数据,对吼,他有演《大白鲨》啦!!厚,我记性真是退化的太严重!
最后,《爵士春秋》的英文片名《All that Jazz》,一方面当然是和电影的Jazz情调连接,一方面《All that Jazz》是美式厘语,讲的不是爵士乐,而是:「诸如此类的事」之意,例如说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故事、表演,所有的爵士乐。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