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日前,张翰在其微博上正式承认与娜扎的恋情,并用老鼠、爱心、猴子三个表情符号暗示“张翰爱娜扎”。有网友爆料称,张翰和娜扎因拍摄《山海经》而假戏真做,在拍摄亲密戏份过程中毫无扭捏之感,互动默契十足。因了这段恋情,2014年年底拍摄、由凤凰传奇影业出品的电视剧《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也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创作上有何特色?独舌记者采访了制片人扈耀之。
独舌:网上有人说这个剧的人设和故事框架跟日本动漫《不思议游戏》很像,这个是怎么回事?
扈耀之:这个大家看完再说,有很多东西的构架都是一样的,构架一样不影响故事发展渠道一样,那个戏我没看过,不太好发表意见。这部戏的故事取材于《山海经》,包括故事的细节、主要人物形态、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做了综合和借鉴,都是老祖宗的东西。
独舌:《山海经》不是一本小说,是一本先秦奇书,所以它也不像IP,有个现成完整的故事,这个剧叫《山海经》,和它的联系是怎么建立的?
扈耀之:《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记载了很多风土人情、山川怪物、自然景观,不像章回小说有个叙事性的故事框架。这个剧完整的名字叫《山海经之赤影传说》,叫《山海经》的话只能拍成专题片了。我们在很多元素上取材于《山海经》,就像音乐一样,有多种变奏模式,《山海经之赤影传说》讲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二十八星宿”的故事,我们把“二十八星宿”拟人化了。
独舌:“赤影传说”是什么意思?
扈耀之:“赤影传说”其实就是指的“朱雀”。从远古的观念说,“浴血凤凰”就已经很难得,但是一千只凤凰里头才会有一只“朱雀”,所以“朱雀”被称为神鸟,主南方,五行中象征“火”,是红色的。
独舌:当下电视剧市场古装戏由武侠进入仙侠,国外影视流行魔幻,中国则流行玄幻,这个剧好像跟仙侠玄幻还不一样,你觉得这部剧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扈耀之:它有仙侠的成分在,还有特技部分的展示,再好的东西在影视作品中都需要视觉化,所以这次我们电影学院整体特效团队都非常优秀,制作过电影《1942》、《赵氏孤儿》,绝对不会出现“五毛钱特效”的东西。
独舌:国外有很多现成的小说做影视改编,中国只有零散的元素,你怎么看中外在幻想类题材影视创作中的差别?
扈耀之:中国的东西太丰富了,所以成为不了类型,成为类型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简单。中国幻想类资源是大超市,什么都有;老外的是专卖店,只卖一种东西。
独舌:最近的热门动画《大圣归来》里的反派人物“混沌”就是借鉴了《山海经》里的描述的形象。
扈耀之:“混沌”也是来自《山海经》,我们这个作品里也有“混沌”,是以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独舌:《山海经》是上古传说,拍这个剧人物预设的时空背景是什么?服化道是按照哪个时期定制?
扈耀之:我们剧里的时代基本是架空的,这也方便于拍摄的时候自由发挥,不限于某个具体时期的窠臼,影视剧在造型角度还是以好看为主,毕竟这不是个历史剧。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温《山海经》,希望起到一个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
独舌:也就是说你在做这个大众娱乐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初心?
扈耀之:是的,如果说文艺作品能够对一个人起到决定性的教育,那不太现实,它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不了解的有心人引起关注,然后他可能回去翻一些跟《山海经》有关的著作,就跟读书一样,“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日韩的很多东西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如果我们再不拍,我们的下一代人甚至这一代人就认为你有些东西是抄韩国的。其实日本所谓的传统文化都是因袭汉唐,韩国基本都是明朝的传承,最早我们是想做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构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评】
《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亦“仙侠”亦“玄幻”
时下流行“仙侠剧”、“玄幻剧”,对于这种飘逸悬空的时代审美,马中骏一针见血指出:“这体现了一个浪漫主义抬头、现实主义暂时折戟的趋势。对于当下的年轻观众,仙侠剧、玄幻剧都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然而究竟什么是“仙侠”?什么又是“玄幻”?单从名字上看,“仙侠”是神仙想象 武侠小说的综合,本质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变奏,甚至武侠小说本来就有一个仙侠分支,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玄幻”则是玄学 奇幻小说的综合,本质是西方奇幻小说遭遇中国国情在互联网语境中的变体,最早源于香港作家黄易的作品,“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可以说是幻想类文学在中国本土的一个特色品类。
“仙侠”和“玄幻”从两个不同方向出发走向同一个位置,越来越相近,都涉及风水命理、占卜星相、怪力乱神、神妖魔怪……侧重点各有不同,曰“修真”,曰“架空”,曰“穿越”,此之谓也。“仙侠小说”和“玄幻小说”吸纳了传统文化中一些神秘主义的元素,加入青春时尚的包装,共同成长繁荣于网络文学的温床,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从基因上应该是接近“仙侠剧”的,因为它从古籍《山海经》中吸纳了很多养分,但是它没有“仙侠剧”气质鲜明的互联网基因,而是基于传统文化要素重新规整的一个原创故事,我把它界定为具有“仙侠”色彩的古装神话剧。
好莱坞盛产幻想类影视作品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美在步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类型文学发达,随着西方的社会发展,在大众文化餐桌上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是以魔法神力见长、源于人类早期神话、有史诗气质的魔幻类型,也多改编自近代以来根据历史神话原型创造的奇幻小说,如《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传奇》、《冰与火之歌》,超级英雄漫画更是20世纪印刷文明混搭都市生活的产物。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会发现中国没有类似西方那样类型文学繁衍的土壤,文艺作品从来都是“为人生”“救亡启蒙”“宣传教化”,娱乐功能的大众文化仅仅在港台绝地逢生,一个是言情,一个是武侠,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深深滋补着大陆人民对于“世俗愉悦”的人性需求。
“玄幻”“仙侠”尽管开拓了中国类型文学的题材,但是互联网创作的轻佻随意也使得这种类型缺乏西方幻想类文学的厚重感。文艺作品如果只有“器”的形式,没有“道”的核心价值,必然只能是暴起一时,很快成为过往烟云。黄易的“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这一玄幻小说概念,不仅并不准确地体当代黄易作品本身,而且与中国当今流行的玄幻小说相距甚远。中国当今的玄幻小说,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学,而是可以诠释为玄想。许慎《说文》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着“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给予玄幻小说以无限玄想的天地。想象的阀门已经打开,如何打造中国的《指环王》却是摆在中国影视创作者面前的重任,不管成色如何,《山海经之赤影传说》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谈起《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的创作和拍摄初衷,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表示,希望将古典题材以重新焕发青春光彩的形式呈献给全国观众,“《山海经》中汇聚了中国最原汁原味的神话题材,也混合了玄幻、神话、动作和青春、时尚、偶像等元素。”同时将这些元素都融汇到一部电视剧中,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中很少见到。
中国曾经是东亚文化圈的轴心,曾经一度是文化输出国,而如今,以日韩影视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风靡亚洲,引领时代潮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的制片人扈耀之对此极为痛心“日韩的很多东西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如果我们再不拍,我们的下一代人甚至这一代人就认为你有些东西是抄日韩的”。大众文化除了表面的娱乐功能,长期的浸染也具备“定义现实”的能力,比如我们现在一想到科幻片肯定会拿好莱坞大片作对照。在扈耀之看来,用流行文化包装本土的经典《山海经》也是文化话语权争夺的大事。
什么是经典?马克吐温有个幽默的说法:“经典就是那些我们经常谈论但是却从来不读的书籍”,《山海经》作为一部经典古籍,最近出现在人们视野是因为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反派人物混沌的人物形象溯源。现代生活逐渐走向了视像媒体(影像化),经典文本形式越来越无人问津,现代生活需要经过传媒刺激才会接触经典:把文本从影像中拉回到经典中来,然后再把经典拉回到自己的生活,《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的创作团队在运作这个项目时,是有这样的初心的。
【文/杨文山】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