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瓦城》的第一场,排在了温哥华市中心专门播放实验和艺术类电影的一间小型剧院,名叫The Cinematheque。与商业院线不同,这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影院,由非盈利组织运作,2013年以前只播放35毫米胶片电影。
文/MOKO CHEN
从5月的戛纳,到9月的威尼斯和紧跟着的多伦多,蜚声国际的各大电影节逐渐落下帷幕。在此之后,10月初的温哥华电影节,作为北美五大电影节之一,便显得有些尴尬。然而它的特别之处,却在于其对东亚电影的大力支持——VIFF(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是亚洲之外,放映东亚电影最多的电影节。看看温哥华街头林立的寿司店和中餐馆,以及近半的亚裔人群,专为亚洲电影设立一个“龙与虎”单元,也不算太过出人意表。
9月伊始,VIFF官网便开始预售电影节通行证以及各种套票,学生和退休人士均可享受优惠。普通民众如我,无法全天候呆在电影院里,自以为买下十张套票,便已经算看得不少。然而在排队等位的空隙与前后攀谈,才发现温哥华民众对电影节极为支持,两个星期里观看十部电影只能算寻常,更别提那些一口气看完五、六十部的爷爷奶奶们。这简直是让号称电影爱好者的文青们情何以堪……
《再见瓦城》的第一场,排在了温哥华市中心专门播放实验和艺术类电影的一间小型剧院,名叫The Cinematheque。与商业院线不同,这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影院,由非盈利组织运作,2013年以前只播放35毫米胶片电影。后来为了顺应数码时代的到来,不得不在kickstarter网站上,通过众筹的方式募得资金,才添加了播放数码电影的DCP系统,可见温哥华民众对于独立电影和影院的支持。
排队等待观看《再见瓦城》,一开始的时候,发现亚裔观众居多,后来陆陆续续来到的欧美裔观众,竟然让整个影院坐的满满当当,完全就是爆满。
我问身旁的大妈为何选择这部电影,她答,虽然对导演不大熟悉,但一来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该片有获提名(注,并非主竞赛单元,而是入围“威尼斯日”国际竞赛单元,并获得“欧洲电影联盟大奖“);二来移民问题向来备受全球关注,她想要了解一下,在遥远的东南亚的缅甸,非法劳工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如此严肃的态度,可以想见大妈对这部电影应该抱有极高的期待,我都有些不大好意思跟她八卦男主演柯震东的种种经历了。
说说片子吧。《再见瓦城》在宣传时,以柯震东转型为噱头,而且他也确实成功地甩掉了偶像包袱,片中的“阿国”的形象又黑又瘦,驼着背、跻着拖鞋大喇喇地走路,抽烟时狠吸几口,皱着的眉眼间有几分猥琐,很难将其跟《小时代》里的各种装模作样联系起来。
然而吴可熙扮演的角色才是串起故事的主线,她刻画出一个看似温和实则固执的莲青,为了能在曼谷生存而不遗余力,以致于跟得过且过的阿国发生矛盾,最终走入死局。
整部电影节奏缓慢,唯有几处情节带来小小高潮:半夜临检被捕、花费不菲办理好的身份证件被发现并没有任何用处,令人不禁为阿国和莲青的遭遇叹息;突然出现在床上的蜥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算得上是神来之笔,观众们也纷纷倒吸一口气。
随着情节推进,就在一切看似往好的方向发展时,电影却陡然结束在突兀的悲剧结尾处。大家瞠目结舌,惊讶地发出“That’s it?(这就完了?)”的感慨。我身后的男生连说好几句“Oh my God”。不剧透,但最后柯震东的那场戏绝对超震撼!
离场时与大妈边走边聊天,她仍觉得有几分心绪难平。整部电影缓慢而克制,没有太多对白,男女主人公从初初相识到因前途不明产生矛盾,感情铺垫略显平淡,因此令人质疑,为何会最终走到决绝的地步。
《再见瓦城》的电影画面之间,常常有割裂的感觉,需要观众自行将情节连接起来,在其中寻找意义,这似乎也一直在暗示情节的急转和突如其来的结局。大妈感慨,虽然这部电影未能达到她的预期,却不失为一部令人非常难忘的作品。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