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喜欢将母爱比喻成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中外文坛,目前有三个代表象征。第一象征是夏娃——人类之母,因为她偷食了禁果,才使愚钝的亚当启蒙成人。所以说她源于男人又引导和孕育了男人,母性代表生命之源也是诱惑之源。
玉米地里的母爱 玉米地里和娘的故事txt(图文无关)
有人认为恋母是男人一生的基本情感。他在一个女人身边长大又马上投入另一女人的怀抱。恋母的男性似乎有一种情感饥渴症,内心充满着不确定的依恋和渴望,他们对异性有极强的征服欲,但又缺乏与异性保持稳定关系的能力。他们对爱不是显得太热烈,就是太冷淡。在他们眼里,伴侣也许只是母亲的影子。他们一生似乎都在寻求一个特定的人物来实现不完整的自我感和不确定的亲密需要。
作家们喜欢将母爱比喻成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中外文坛,目前有三个代表象征。第一象征是夏娃——人类之母,因为她偷食了禁果,才使愚钝的亚当启蒙成人。所以说她源于男人又引导和孕育了男人,母性代表生命之源也是诱惑之源。生命和享乐可以说是同源的,看看那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满足于与母亲肌肤相亲的男孩。他们幼小的脸上露出无所不能的笑容,天使般的举动激发着母亲对他们“疯狂地”热爱以期望这种关系得以永恒。再看看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男人,被拥抱在情人怀中那恬畅、放松、懒洋洋、无所事事的男人是否也是一种对母亲怀抱的感觉再现。
第二象征是女娲——再造乾坤含辛茹苦地化万物以育人类,象征母性的牺牲精神,也代表着母性中的教育、管理和权力。想想女娲在天地间飞升,与天地抗衡,你不由得会感觉到母性的强大。相比之下,男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柔弱易碎。男人只是泥土变的。他需要母亲的教化才能成人。事实上,家庭中幼儿的启蒙教育无疑主要是母亲承担的。母亲与男孩无论在语言、行为、情绪、心理等方面均有广泛的接触。母亲对待男孩的方法应该温柔而又明确,过于严厉或摇摆不定的教育和管理,会造成男性心理发展中的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自我否定的痛苦。说来也奇怪,中国的教育很有点母性教育的痕迹。它不太看重男人的个性,规定太多,替代也太多。中国的社会似乎也是一样,对年轻人保护(压抑)太多,总是怕你出错,要想出头,排队等候吧!
第三个象征是玛利亚——宗教教义中的圣母。她是母性圣洁、完美的象征,她与神感应而孕育了基督。玛利亚从小引导基督独立去走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从而磨灭人本性中的狭隘与私欲,获得博爱、光明与重生。母亲爱孩子似乎源于天性,但对孩子的爱过犹不及。现在的母亲很担心孩子会走一条艰辛的路。他们不惜牺牲自我,热望抱着、拥着孩子,让孩子过着平坦舒适的生活。但投桃可有报李?玛利亚还象征着母亲的宽容和接纳,无论你罪孽多深,只要迷途知返,就能被宽容和接纳。在没有宗教的日月里,崇母即为教义。
不能否认与母亲的关系会影响男人的一生。其实,在生命的哲学中,男女本是同源,互为本我,男人是母亲生命的衍生,是母性意志的自我实现。
当一个男人走向死亡,意味着他的生命在回归母体。在母性的胸怀中,灵魂叹息道:“此土即吾土。”
母亲——永恒!男人只是过客!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