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城市攻坚战术解析 敖德萨地道战与冉庄地道战有什么区别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二战 冉庄 编辑:实习生 时间:2016-11-12 16:03: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乌克兰成为德军东线的主战场,位于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于1941 年沦陷,被德军占领长达3年之久。苏军在攻克了敖德萨外围后便不再推进,只派出小股部队展开试探性攻击,一来担心大举进攻会破坏城中的文物古迹,二来在巷战方面,苏军确实不是德军的对手。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河北冉庄人民为了保存自己,抵御外侮,由挖单口洞开始,逐步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和战斗地道,与敌人周旋,成功了打击了敌人,创造了地道战的经典战例。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位于黑海边的乌克兰城市敖德萨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也曾开展过地道战,为这座英雄城的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与冉庄地道战村民的自卫战斗不同的是,敖德萨地道战是城市攻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乌克兰成为德军东线的主战场,位于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于1941 年沦陷,被德军占领长达3年之久。苏军在攻克了敖德萨外围后便不再推进,只派出小股部队展开试探性攻击,一来担心大举进攻会破坏城中的文物古迹,二来在巷战方面,苏军确实不是德军的对手。

令德军意想不到的是,敖德萨城中有大约2500公里到3000公里的地道,当地游击队还绘制了一份精确的地道分布图。地道入口在一个约3米深、近百平方米的露天空地上。地道距地面约11米深,高约2米,宽约1.5米。由于敖德萨在远古时期曾是海底,地道借助天然地势,经多年人工在石灰岩石上开凿而成。许多空罅、坑道、竖井、曲径和岔道组成了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的迷宫。城并不大,地道却长约3000公里,由此可见可见地道是多么的盘桓曲折。

(作战室一角)

走进地道不到100米,在墙壁上可以看到当年战斗在这里的游击队员用黑灰涂写的俄文“血债血偿”字样。再往前,豁然出现一个约十二三平方米的方厅,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两块印有列宁像和斯大林像的宣传板,对面的墙上则钉着两块褪色的红布,一块写着莫斯科保卫战已进入反攻阶段等内容,另一块是加里宁格勒战区的军事地图,当中的石桌上摆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打字机和一部黑色电话机。

在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块旧蓝布,上面写着游击队员的誓词:“我,苏联公民、英雄的苏维埃人民的忠诚儿子和红色游击队员在此郑重宣誓……”这里是敖德萨被德军占领时期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成员莫罗佐夫领导的游击队地下指挥所的核心部分──作战室。

作战室周围的地道里还有“男宿舍”、“女宿舍”和“厨房”等设施,最多时曾住过38人,其中有8位女战士和7名儿童。所谓的“宿舍”,其实只是依地形开凿的宽约6米、纵深不到2米的石床,上面铺了一条破旧毛毯。而“厨房”也只有两只水桶和三四个碗。

(宿舍)

熟悉地道结构的的敖德萨地区游击队长帕夫里科·莫罗佐夫向苏军统帅部建议:暂停敖德萨正面攻势,派游击队员通过地道潜入德军军火库将其引爆,围困德军,收复敖德萨。莫罗佐夫主动请缨,4月10 日晚,敖德萨城中发生了两次惊天爆炸,熊熊大火映红了夜空,德军军火库被成功炸毁。由于军火库被炸,困守在敖德萨城内的德军部队,直接面临着弹药物资短缺的威胁。4 月 27 日,穷途末路的德军发生哗变,在拘禁了统帅西格蒙德后弃城投降。

就这样,在敖德萨战役中,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正是在从敖德萨地道和掩蔽工事出来接应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的协助下,没有动用重武器便剿灭了城内的德军,使包括敖德萨大歌剧院在内的许多著名建筑物和古迹没有遭到严重破坏。

(沃伦佐夫宫)

从地道口钻出,赫然入目的便是沃伦佐夫宫正门,宫殿被无数精美的雕塑簇拥着,金碧辉煌,与地道内的逼仄阴森形成了鲜明对比。没有地道和英勇战斗的人们,这些建筑古迹也许早就化作了灰烬,的确,“在敖德萨的每处,都印刻着烈士的英灵”。

一个是城市攻坚战,一个是乡村保卫战,敖德萨地道战和冉庄地道战虽然战场不同,但两地军民共同打击了法西斯侵略者,共同缔造了地道战上的经典战例,会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