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张签证》该剧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二战题材作品,据剧方介绍,该剧真实再现了二战那段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帮助犹太难民、抵抗德国纳粹的故事。
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轶嘉(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悦众影视有限公司、捷克双星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编剧高满堂执笔,花箐导演,王雷、陈宝国、张静静等新老实力派演员出演的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即将于今日登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作为开年大戏为观众献上新年贺礼。
该剧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二战题材作品,据剧方介绍,该剧真实再现了二战那段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帮助犹太难民、抵抗德国纳粹的故事。
签证官普济州(王雷饰演)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与领事馆同仁一道,为犹太难民办理通往中国上海的签证。尤其在独立执行“七人名单”绝密任务中,与德国纳粹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在犹太抵抗组织的配合下,历尽艰险,冲破重重险阻,最终将部分犹太难民救回中国。
作为2017年的开年大剧,《最后一张签证》以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未播先火,据悉,该剧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为何该剧能够如此顺畅地走向海外?创作《最后一张签证》的初衷何在?剧中独特的油画般质感画面又是怎样制作而成?带着种种疑问,独舌记者对《最后一张签证》的编剧高满堂进行了专访,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
看完《血战钢锯岭》,高满堂称“感到羞愧”
采访一开始,高满堂并未谈剧,而是先分享了令他激动不已的一部电影《血战钢锯岭》,“我整整六年没有去过电影院,这次看完《血战钢锯岭》激动地整夜未眠,太震撼了!” 高满堂坦言,这部电影让他感动之余甚至有些羞愧。
同样是二战题材,国外的电影人却总能抓到人性的本质,并且在展现过程中有相当鲜明的个性故事,让这个人物的独特性、真实性极富魅力,使人难忘。我们自己的英雄主义,却显得面目平庸,无法企及心灵。高满堂表示,这也是中国影视文化无法真正走向国际的原因之一,更是所有影视从业者应该深思的。
除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外,丰富的国际化视角也是我们所欠缺的。如何以更国际化的视角,立体化、多色彩、多角度去反映这场战争,让影视文化走出去和国际接轨,成为高满堂在创作《最后一张签证》之初的思考。
一直以来,国内二战题材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中国本土的抗日战场,或抗战或谍战,总是从一个单面去理解,从一个立场去理解,从我们民族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鲜少涉足国门外的战场,但是中国战场是二战中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到1940年,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同样在遭受日本侵略,有“中国辛德勒”之称的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及其同事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不遗余力地为犹太人提供帮助,为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共发放了4800张到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 高满堂认为这种无私大爱,既是中国人的特色,又是被全人类所理解并一致追求的目标,这样的历史应该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铭记。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在《最后一张签证》中做了很大的尝试和探索,他一一进行罗列:“做到内容的丰富性排除单一性,故事的个性排除简单性,人物的具体性排除一般性。所以和国内同类题材相比,这部剧会为国内的观众和影视行业同仁带来思索,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最后一张签证》已被欧洲6个国家订购,并且将在重要的平台上播放,目前已经进入国际版的制作中,届时会有更多的外国观众能够通过这部剧了解中国人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之所以在海外销售得如此顺畅,恰恰证明了本次该剧找到了一个可以和世界接轨的国际化视角。
国际化标准打造中国符号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除了一个可以触动中外人心的故事,还需要有国际化的呈现方式。在《最后一张签证》一个多小时的片花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剧服化道还原度极高,画面制作精良,有电影级的大片质感。
据官方公布,为了高度还原二战时期的服化道,剧组特地选择了捷克布拉格电影制片厂进行合作,这个团队是好莱坞的常用搭档,服化道可以说是全欧洲最好的。他们的服装库和道具库大到需要开卡车进去,从一战时期到现在所有的服装、道具应有尽有,而且是真正经过岁月磨损的,有痕迹的。据说,陈宝国老师在服装库找服装时,由于服装年底久远,把他呛得眼泪鼻涕直流。大伙笑称这才是符合他们需要的。
谈及与捷克布拉格电影制片厂的合作,高满堂感受最深的是对方的专业和敬业,在剧本创作阶段,他们就为中方提供了大量关于二战的影像资料;拍摄阶段,无论是演员还是幕后人员,他们的专注及对细节的把控均值得国内从业者学习。
高满堂说:“以服化道来说,我们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个群演,每个人的妆容都不会马虎,而且还要给所有的群演量尺寸,宁愿耽误时间也要保证每个人的服装都合身合体。服装布料更是考究,不会粗制滥造。所有的枪支都是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枪械师一支支擦好送去。”
在片花曝光后,最被行业同仁津津乐道的就是剧中画面物实景美,色调与光感都十分精妙,宛如一幅珍贵精美的油画。高满堂说,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也为了充分还原历史原貌,剧组远赴布拉格和奥地利共拍摄100天,整部剧几乎都在欧洲拍摄完成,而且全程实景拍摄。
在此期间捷克政府也给予了极大支持:除了拍摄时封路外,还把城市的火车站封闭,甚至破例允许摄制组在当地建于1890年的利贝雷茨图书馆进行实地取景。所以我们才能在片花中看到如画般的风景,完全不同于棚内拍摄的质感。高满堂表示想要真正和国际接轨,在这些方面同样要力争和国外电视剧同一个水平,用国际化的制作水准打造有中国代表性的作品。
严肃主题也可以增添浪漫、轻松元素
除了制作精良的画面外,剧中还在错综复杂的战争背景下设置了一段“跨国三角恋”,为这部厚重感十足的电视剧增添了一抹浪漫,使得整部剧没有沉浸在一味的压抑中,在内容上增添了丰富性和趣味性。
《最后一张签证》中,全剧的灵魂人物是王雷饰演的青年外交官普济州,剧中以他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普济洲由于不满家族包办婚姻逃婚到维也纳成为了一名外交官,阴错阳差与犹太籍女性罗莎相遇,并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姚嘉丽得知后不顾家里反对只身一人追到奥地利,上演了一场“万里寻夫记”,三人的爱情纠葛由此展开。
尤其是由于特殊原因三人还居住在同一屋檐下,两个女人的针锋相对让普济洲夹在中间苦不堪言,比如普济洲每天早上起床最大的苦恼就是:今天是吃姚嘉丽煎的双面蛋还是罗莎煎的单面蛋?片花中姚嘉丽和罗莎的平底锅 小提琴的家庭二重奏更是形成强烈反差,十分滑稽。
剧中在展现三人关系时,描述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有趣,剧中一众人物的对话也充满了幽默感。高满堂表示这是努力去寻找的一种反差,目的是为了不让全剧弥漫压抑的氛围。为此,他特地学习了很多“好莱坞配方”,在反映严肃主题的时候加入轻松幽默,让整部剧鲜活多彩。
也正是由于这段恋情,让普济洲通过一个人逐渐了解整个犹太人群,当亲眼目睹了局势的紧张、犹太人艰难处境和法西斯的残暴,他战胜了自己的怯懦,适时地放下了自己的私心,投入到帮助犹太人的大义中。
从故事开始到结束,普济州的思想和情感在不断变化。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一只雏鸟最后变成了一只雄鹰,可以说,《最后一张签证》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大环境下的成长史。
《最后一张签证》在视角和主题上更加丰富和宏大,人物、服化道和画面等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力求与国际接轨,输出中国文化。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