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张签证》陷怪圈 口碑收视何时不再两张皮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最后一张签证 编辑:shixisheng1 时间:2017-01-17 17:12:40

近日,新版《射雕英雄传》的监制郭靖宇表示,现在人气明星不仅开价高,而且架子大,也没有足够的档期,所以只能用新人,“比如新人会给你足够的档期,我不用被迫去抠像,而且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结合最近因“抠像演戏”引发争议的《孤芳不自赏》,话中深意大家都懂。

《最后一张签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影视作品的“叫好”与“叫座”变成了“不是一回事”——电影圈这个现象稍微好一点,如果电影口碑不行,票房自然后继乏力,但在荧屏上,一些水准不高的作品收视一路攀升,可是一些“大片品质”的作品如《最后一张签证》却未能在收视上有亮眼表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究竟“叫好”和“叫座”之间何时才能画上等号?

观众好奇心成就了越骂越红

在今年的开年剧中,《最后一张签证》无论是画面、故事还是主演的表演都收获不少好评。在微博上有观众评价:“已经很久没有一部战争题材的剧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了,这部《最后一张签证》做到了牵动着观众的心。”“脱俗于一般枪战谍战爱情片,场面恢宏,加上耳目一新的维也纳景观,值得一看。”“陈宝国与王雷的人物形象有温度,有人情味,他们演得过瘾,我们看得更过瘾。”

可惜的是,好评不能转换成好收视,该剧收视迟迟未能破1,比不上或剧情遭诟病或用后期“抠像”代替大量实景拍摄的两部作品。可以说,在同期作品里,收视和口碑数据不是一致的,这未免让人疑惑:为什么?

仔细想来,“叫好”与“叫座”的分离,近年来在影视圈并不少见,此前大量“雷剧”在观众的一片骂声中收视遥遥领先,而电影圈同样如此,大片时代票房和口碑之间的割裂也不少见,不少大导演大明星扎堆的电影都在吐槽声中票房一再攀升。

骂得越多,票房越高、收视率越高,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源于偶然,同样也不会在影视行业内长久存在。

在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若干大片被人称“烂”却都取得了不错票房之后,有些行业分析人士注意到了观众的这种好奇心。不少观众看到差评时并不相信,留意到大导演、强阵容后更希望一窥究竟,然后出现更多吐槽的声音……

这种心态被利用之后,就形成了越骂越红的现象。电视圈里,“预留槽点”、“不怕你骂,就怕你不看”早就是公开的秘密,用“吐槽”来制造话题,带动作品越来越热,屡试不爽。

王雷

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者少之又少

但市场毕竟不能永远这样不成熟,观众也不可能永远被槽点消费。所以,这些年虽然有不少票房、收视与口碑割裂的作品,但也同样涌现了不少真正受到欢迎的作品。

就拿电视荧屏来说,比如《欢乐颂》《琅琊榜》《甄嬛传》,这些作品并不止于制作精良那么简单,相比于其他一些作品,《欢乐颂》能激起大众的心理共鸣、找到代入感,《琅琊榜》让观众见识到“处女座团队”的认真,《甄嬛传》的“正剧范儿”和娱乐性都有很高的水准。在电影方面,《捉妖记》的成功让大家看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可能。

可以说,票房、收视和口碑相统一的作品,还是太少了,以至于《甄嬛传》《伪装者》长年累月地重播又重播。这种“神剧”与其说是排片造成的,不如说这也是观众自己的选择——有观众爱看、一直不觉得厌烦,电视台才会一播再播。

要说这样的作品完美吗?当然或多或少是有瑕疵的,但最为人称道的是,制作这些作品时,主创人员的心态,是具有“诚意”的。

“叫好”和“叫座”不会割裂太久

诚意体现在哪里?首先是纯粹。那些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作品,当初创作时基本都是从作品本身出发的,先考虑角色和作品本身的完成度,而不是为了“圈粉”、忙着轧戏、惦记着若干真人秀的拍摄或商业活动。

近日,新版《射雕英雄传》的监制郭靖宇表示,现在人气明星不仅开价高,而且架子大,也没有足够的档期,所以只能用新人,“比如新人会给你足够的档期,我不用被迫去抠像,而且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结合最近因“抠像演戏”引发争议的《孤芳不自赏》,话中深意大家都懂。

而且,现在不少电视剧主演“自己吊威亚”已经是敬业的表现,这在老一辈演员眼里也是不可想象的,更别提什么感受生活、揣摩角色——要是请到这样的大牌演员,制片方只能引导大家往越骂越红的方向去,哪里还能跟大家探讨什么艺术?

其实,影视作品主创们的这种“忙碌”,折射的是一种浮躁,影视作品的创作初衷跟艺术无关,只谈商业利益,让“叫好又叫座”渐渐成为一种奢求。

此外,诚意的呈现还应该体现在题材和角度的选择。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影像化。但是,哪些对观众胃口、哪些适合一再翻拍、哪些IP更适合全产业发掘,都应该有明确的评估和预期,而不是一窝蜂地在同一个方向上扎堆。

如今大IP盛行之时,《最后一张签证》却坚持了历史正剧的路线,虽然有点冒险,但有消息称该剧已经售出国外版权,大概是另外一种肯定。

当然,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每部作品都是精品”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不过,从观众们对好作品的渴望和需求来看,我们足以相信,“叫好”与“叫座”相割裂的这种现象并不会持续太久,一定能有更多的作品在“叫好”与“叫座”间画出等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