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好声音》动物人化吸引观众 影迷感动中泪奔释放自我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欢乐好声音 编辑:baoling 时间:2017-02-26 10:40:14

《欢乐好声音》影片的结局,虽然仍然是一种套路,剧院复而重建且改造升级,但所有“人”的命运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月伯乐是不是能把这个剧院继续经营好,也仍然存疑,而其他几人更是如此,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们从此过上了所谓飞黄腾达的网红生活,虽然从逻辑上来推,这种可能性较大,但这应该不是导演甚至也不是观众希望获得的直白结果。

《欢乐好声音》和《疯狂动物城》都是以动物为主角,故事不同但都很温暖人心

在《欢乐好声音》上映后,毫无意外的会有一大拨观众把它与《疯狂动物城》拿来做一番比较。的确两者在方方面面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当然,这其中大部分的交集多流于表面。尽管如此,从多个维度将这两部佳作进行一番对比,的确是一个有趣而有益的过程。

为什么动物成“疯”?

《疯狂动物城》于2016年3月上映,而《欢乐好声音》则是在九个月之后的12月上映,考虑到两部影片均是早早定档的事实,以及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及流程,显而易见,这两部片子的相似之处虽多,但顺次跟风乃至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种背靠背的各自为战,最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是偶然里面有必然,至少从市场布局来看,反映了好莱坞心态的微调,即从积极引领到全面迎合,在观众日趋多化元和小众化的当下,尽可能赢得全年龄段观众的喜好。的确,这比过于追求公司风格要讨巧的多。

纵观中外动画史,动物拟人化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动物拟人化主要停留在“动物像人一样能言会语且思考”,即便是有些动物为王的作品中,涉及一些以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社会的故事情节,其实从骨子里反而是折射的是人类的原始“兽性”,而这一兽性本身源自动物,所以这其中的动物类人式的行为方式,其实还是发自动物本心。

《欢乐好声音》中动物拟人化做得也非常好,有人类特征,也保持了动物的特性

《疯狂动物城》和《欢乐好声音》的突破之处在于,片中的动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拟人,而是彻底的“人化”,简言之,其实就是直接用动物取代人类,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角、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岗位、工种上各司其职,干着人们日常的工作,过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只不过,上一次, 警察可能是个小灰兔;而这一次,剧院经理可能是一只树袋鼠。

如此一来,观众的代入感激增。如果说,此前的一些实现梦想、励志前行的动物动画电影,还需要观众或多或少的回味式领悟和渐进式启发的话,那么《疯狂动物城》和《欢乐好声音》则直接就是让观众自动对号入座,因为片中的某个动物角色不仅仅是你我影子的折射,而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这种主基调的百分百接地气,虽算不上创新,但的确是一个最保险、最有效的拉近观众与作品距离的妙招。

《欢乐好声音》的幕后配音阵容是奥斯卡级别的,配乐包括马修·麦康纳、瑞茜·威瑟斯彭这样的奥斯卡影帝和影后

《欢乐好声音》:音乐版的“疯狂动物城”

当把《疯狂动物城》和《欢乐好声音》同时摆到观众面前时,其实两部片子的中文译名做些微调或更恰当:前者应是“逆袭动物城”-----小兔当刑警、小羊要夺权,是对原有动物城秩序的一种颠覆,而后者才是真正的疯狂之举------五组草根动物明星在废墟来了一场疯狂的音乐演出,与自己此前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完全迥异。

较之《疯狂动物城》无处不在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暗示梗,《欢乐好声音》放得更开-----即处于多个不同岗位的不同人,都有一个心中的梦想,不管能否实现,他们都渴望大声的说出来,恣意表达,疯狂一把。哪怕是过把瘾就死,但也要玩的就是心跳。

细节的进击:从环境真实到生活真实

从《欢乐好声音》中,可见照明娱乐在作品创作上日益精进的功力。如果说,之前几年“傻白甜”的路线让其大放异彩的话,那么如今,在保持“萌宠”调性的基础上,照明娱乐更注重细节的不断丰富与精致化。

在《欢乐好声音》中,剧场后台的布局结构、月伯乐的凌乱办公室、小猪之家的日常起居,看似只是匆匆一瞥的背景存在,但每一个细节的露出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构思与设计,虽然观众不见得都能接收到主创的良苦用心,但在潜意识却会增加这种自我的参与感,这样的积极变化相信会让照明娱乐在动画电影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斯嘉丽·约翰逊为豪猪艾希配音,片中还高歌一曲,唱功惊人

近距离的基层观察:家家有首难唱的曲

在《疯狂动物城》里,作为两个主角,朱迪兔和尼克狐虽有梦想,但他们都不是屌丝,说得再不济,朱迪在乡下还有田地和祖业,尼克的小本生意做得也是有声有色。但《疯狂动物城》中的各色“人”等,不仅全部来自基层,而且还是基层中的“典型”代表-----猪妈妈十年如一日的家庭主妇生活,已经隐现她与丈夫的婚姻危机;

籍籍无名的豪猪情侣歌手离成功依然遥遥无期;象小妞是一个有着心理障碍的灰姑娘,小猩猩不仅是罪犯的儿子,甚至自己也是个“帮凶”;小白鼠则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郁郁不得志的街头艺人。这其中,似乎只有主人公月伯乐的社会地位貌似高一些,但片子一开始就毫不客气的揭了他的短:他已是债台高筑,随时有被银行扫地出门、破产走人的危险,其实处境比其他人更糟。

影片的结局,虽然仍然是一种套路,剧院复而重建且改造升级,但所有“人”的命运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月伯乐是不是能把这个剧院继续经营好,也仍然存疑,而其他几人更是如此,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们从此过上了所谓飞黄腾达的网红生活,虽然从逻辑上来推,这种可能性较大,但这应该不是导演甚至也不是观众希望获得的直白结果。

最后,最有可能形成的共识是,我们值得为梦想大声的吼一嗓子,哪怕既往生活依旧。但这显然比简单的屌丝逆袭的老模式更让人信服。

至于说片中的数十首经典歌曲,乃至整部电影所渲染的热闹的音乐秀的壳罩,虽然十分必要,不仅从视觉层面保障了影片的赏心悦目,以及有力的推动了故事演进的节奏,但是,让观众在笑泪感动中释放自我, 应该是本片最具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