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阎锡山很快就被边缘化了。他当了短短几个月的“行政院院长”,随后就让给了陈诚,担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这是两个闲差。阎锡山的住宅,也搬到阳明山旁的菁山上。
从1911年到1949年,阎锡山在山西统治了38个年头,人称“山西王”。他是地方军阀中,少数几个能与蒋介石抗衡的实力派人物之一。
1949年12月8日,阎锡山跟随蒋介石的步伐,从成都飞往台湾。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阎锡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在台湾,阎锡山很快就被边缘化了。他当了短短几个月的“行政院院长”,随后就让给了陈诚,担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这是两个闲差。阎锡山的住宅,也搬到阳明山旁的菁山上。
现在的阳明山,是著名的风景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可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就是一片荒山。山上没有房子,阎锡山只得自己动手盖房。
时任阎锡山侍卫的张日明说,“一开始,他们盖的房子是木板墙和石棉瓦顶。这些生于山西,长于山西的人哪里见识过风急雨骤的台风?台风一来,石棉瓦就被吹飞了,他们就接着在屋顶上面铺草,结果台风又来了,草顶也不见了。”
与在大陆时的风光无限相比,阎锡山在台湾的日子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阎锡山在日记中这样写他居住的地方:“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这就是说,这里不但是茅草屋,而且连最起码的电灯电话都没有。
无事可做,正好写书。阎锡山一边隐居山中,一边发奋写书。他在台湾生活了差不多11个年头,就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其中一本叫《大同之路》,提出“我的展望,是愿将本半世纪毁灭的前夕,变为安和人类的开始。人事全在人,只要有领导世界的资格者,领导安和,全世界即能得到安和。政治与人民亦如同农夫与禾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960年,阎锡山步入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当年5月10日,阎锡山患气喘,不久,转为气管炎。医生建议入院治疗。这时,台大医院内科主任蔡锡琴赶到,诊断为急性肺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情已十分严重。但是阎锡山仍不愿住院。5月23日,阎锡山因感冒引发的肺炎和心脏病,于台湾去世,享年78岁。
阎锡山在死前,给夫人徐竹青留下七条遗嘱:
一、丧事宜俭不宜奢;
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四、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
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
六、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
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写的什么呢?徐竹青把阎锡山的日记打开,找到了第100段和第128段,见上面分别写着:“义以为之,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阎锡山安葬于阳明山上,墓顶刻有“世界大同”四个大字。不知道是怀念家乡山西大同,还是寄予世界大同之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