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中有记录的大火就有十数次之多,比如永乐18年的金銮殿大火;嘉庆36年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火灾,还有明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宫悬挂的宫灯落地,烧着了地上的毡毯,结果乾清宫和坤宁宫全毁于一旦的大火。
紫禁城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帝王生活和办公的场所,因为是砖瓦木制结构,故此,火灾的威胁永远都割舍不断。
紫禁城的宫殿气势恢宏,木料用得也特别多,一旦着火,如果救援的设备跟不上,极有可能造成大火蔓延,一发不可收拾的悲惨局面。
在紫禁城中有记录的大火就有十数次之多,比如永乐18年的金銮殿大火;嘉庆36年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火灾,还有明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宫悬挂的宫灯落地,烧着了地上的毡毯,结果乾清宫和坤宁宫全毁于一旦的大火。
而到了清朝,更是火灾不断,比如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80年)御厨房着火,乾清宫大火,疑似人为的景福宫大火等等。
但紫禁城中,有一座建筑,它曾经燃起了无数次的大火,屡烧屡建,堪称着火之“王”,这座建筑就是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
紫禁城中,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之说:西六宫指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太极殿);东六宫指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
这东西十二宫原本是皇帝嫔妃的住处,可是这12宫亦有尊卑之分,比如,东六宫的地位,往往就比西六宫住的嫔妃的地位高一些。而在东六宫中,延禧宫则是一座不受待见的宫殿,因为频频遭受火烛之灾,故此,又被人们视为是受到了“火神”诅咒的宫殿。
延禧宫位于东六宫的东南角落,并与其他的东五宫格局相同,都是前后两进的院子,而殿前左右各有东西配殿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还悬挂着乾隆的御笔匾“慎赞徽音”。
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的延禧宫,为何火灾总是“眷顾”于它,跟它过不去?
如果总结一下,应该有以下三点的原因:
1、延禧宫是东宫六院人员最庞杂之地。
延禧宫靠近苍震门,出了苍震门便是东筒子长街,故此,这座苍震门便是东六宫所有宫女太监出入禁宫的必经之路,因为人员复杂,关防难严,故此,按照人多、火灾就多的概率原则,延禧宫回禄甚多,火灾频发也就可以理解了。
2、按照迷信的说法,延禧宫建在了火位之上
延禧宫跟紫禁城主要的宫殿比起来,殿身比较矮,故此,雷火不会特意光顾它,因为这座宫殿常常发生火灾,故此,延禧宫的太监和宫女自然会更为关心和严控火烛,人防关防,火灾不断,内务府的主事心里就觉得奇怪,他们便开始求神问卜,最后钦天监给出的结论是:
延禧宫建在了火位之上,建在火位之上的建筑,必然会遭到火焚,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逆来顺受,没有一点办法。
3、不排除人为纵火的深层原因
住在延禧宫的嫔妃,基本上都不是得宠于皇帝的,换句话来说:皇帝心爱的嫔妃,也不会住在这座火灾频发的“不吉”之地。
在明朝的时候,住在延禧宫的嫔妃基本上可以被忽略,因为在皇宫内府的资料上根本就没有她们的名字。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的荣妃和惠妃,曾有一位居住于此,康熙的徐常在也在这里住过,而道光的恬嫔和成贵人也拿延禧宫当过自己的家。
这些深居在这里的嫔妃,因为得不到君王的眷顾,久而久之,心里自然会产生怨怼之情,她们会不会为了争取搬家,而故意放火,而放火之后,又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将起火的原因推卸给“火位”不可建房?
张勋复辟之后,延禧宫的20多间宫院,又一次被大火烧了个精光,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端康皇太妃斥资100多万两白银,命小德张领人在延禧宫的原址上,修建一座“水晶宫”,用以镇压火灾,永远地解除火患的问题。
如果按照端康皇太妃的想法,新修的水晶宫确实永远都不能着火了,为何:因为那是一座钢筋、砖石、玻璃外加铜顶的西式建筑(没有可燃之物)。
只可惜这座能在玻璃墙的夹层中养金鱼的建筑并没有建完,就因“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国库空虚)的原因,于1911年冬被迫停建……
这座“烂尾楼”至今仍然耸立在哪里,但令人尴尬地是,并没有谁会提议将其修完,只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担心,将其修完,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
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