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与《丑闻》将告一段落 美剧精彩剧情回顾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中产家庭 丑闻 编辑:baoling 时间:2018-06-04 14:32:47

我个人认为这个转型是失败的,因为到了后期,团队里各位成员的职能基本被模糊了,所有人都沦为Olivia以及白宫之间纠葛的配角,“危机管理”这个并不常见的剧集元素也被放弃了。最终也受到了“孽力回馈”,该剧不断下滑也是对这个转型最好的反应。

已经过去的2017-2018收视季度在季终时留下了不少令人感动的时刻:《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和Amy有情人终成眷属,举行了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婚礼;《实习医生格蕾》也送走了一直很有人气的Arizona,从此以后经典的“Callie & Jessica”再也不见;还有一开始不喜欢,但后面越来越有感情的“四月妹”、、、、、、

对于这些广播网老剧,我已经过了要大肆向别人安利的阶段(事实上也必须承认或许它们已经没有那么好看了);但是相较于那些总是会探究背后精神、分析台词情节的“神作”们、或是充满了新鲜创作力量的精致剧作,这些剧集更像长情的老伙伴,无论演多少季,似乎自己的情感已经和剧中的人物融为一体,陪他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这一季,两部我从剧集初期就在紧跟的剧集都告一段落;一部是《中产家庭》,这部家庭喜剧低调的播了9年,熟知背后故事与剧集特质的剧迷,就知道“不温不火”四个字是对于这部剧颇为贴切的一个形容;

还有一部是从大红大紫到基本“无人问津”的《丑闻》,在所有剧迷的呼唤下,也在7年最终告一段落。在剧集更新换代、观众口味飞速更迭的时代里,它们能够挺过这么多季实属不易。

而今天,我就想聊聊这两部曾经让人喜欢或是值得我们记住的地方:它们并不完美,因为相较于那些品质之作,“完成填充老东家ABC档期”成为了头号任务;它们也并没有大奖加身,因为同时代的剧集散发着更耀眼的光芒,偶尔的提名就算是肯定。

但是两部剧之所以会被我记住,是因为它们都在剧集过程中塑造了一群有趣的角色;还有剧集之外也留下了许多剧集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产家庭》:平淡见真章

《中产家庭》在2009年开播,但之所以常常会被人们遗忘,是因为这一年ABC有一部风头更劲、收视扶摇直上的《摩登家庭》。两部家庭喜剧一起帮助ABC在21世纪前十年喜剧发展的整体不景气后,最终奠定了家庭喜剧的中心制作思路;

但相比MF,它却总像“后妈生的”:每一次ABC遇上收视不好或者要撤档新剧,《中产家庭》绝对冲在最前面,又是救火队又是冲锋队员;而这么多年,它所收获的艾美奖提名只有一个 —— 某一年的最佳化妆奖,和我一起追剧的不少友邻都“愤愤不平”,觉得字母台绝对把所有公关预算都全数拨给了MF,才导致该剧颗粒无收;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剧的热情,因为它太特别了:前些日子所有人都在谈到《罗斯安家庭生活》回归时的魔力,因为荧屏上看似制作了更多的喜剧,却越来越狭窄。就像当初《罗》将主角第一次选择了蓝领阶级,《中产家庭》的主角也在贫瘠的Olson过着平淡的日子。

这里没有充满阳光的大房子,五口之家挤在一个东西乱放的小房子,孩子们的房间中间还留下一个大洞,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Sue也只能和弟弟挤在一个房间;这里没有温情满满的情感表达,家庭成员间更多的是吵吵闹闹,从谁先用厕所到哥哥Axl总是欺负妹妹Sue,到了节日集也能闹成一团;

这里更没有缺乏任何烦恼的蜜糖生活,对他们来说去一个邻近的印第安纳州,就叫“全国巡演”;而全家在第八季季终泪流满面的送大儿子Axl去欧洲,只因Axl是这家第一个出国的人。

他们在充满了账单压力的情况下,努力的用自己生活的方式活着:热一点速冻食品,叫来一桶最便宜的炸鸡,便是一餐饭;妈妈Frankie最享受的活动,是能在沙发上翻着《人物》杂志,疯狂的追着真人秀《单身汉》;烤箱坏了,就拿来当储物箱,塞满各种东西。

相比较其他孩子更加“高深”的烦恼(身份认知、认同),Heck一家的三个孩子却面对着一些更为实际的问题:Axl是一个不求上进、不想学习的懒虫,从高中到大学,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偷懒”;过分热情的Sue想学习一切、想找到真爱,但是她曾经是牙套妹、所有的开销都需要自己想办法去挣;

小儿子Axl或许会被外人视为“怪咖”,沉迷读书和研究字体,说完话还会低下头再说一遍,从小学到高中,他最想找到的是一个好朋友或是能够躲过一节体育课…

相比较总是一家人抱在一起、吃一桌饭的温情画面,《中产家庭》却总是流露着对生活的“丧”:每一季Frankie的生日都过得不如意,总会闹出不少笑话,直到最后全家人想出给她最好礼物就是陪她看一场皇家婚礼的转播;

一家人每次出去,一定会漏掉准备的食物,然后开始在路上互相吵闹推卸着责任;有一天神奇的有了有线电视、免费外卖以及源源不断的电,却只是因为贴错了门牌号…但是或许这更是平淡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生活里总会有着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事情。

直到结局Heck一家都没有真正的富有,也依然会搞掉装满了食物的野餐包;但他们都在成长,从读书长大再到结婚生子,还一起“出远门”去了迪士尼乐园,用一种苦痛中努力找乐、平淡中自得其所的态度跨越了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或许没有物质上的富有,也没有更加高深的生活境界,但Heck一家告诉你“一切或许不会好,但至少不会差”。

或许电视剧应该“造梦”,让观众感受一个他们在平常生活中见不到的世界;但《中产家庭》却是在平淡之中,讴歌每一个平凡人的快乐与努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剧迷一直追随,我想他们一定是从Heck一家中看到了自己 —— 那个上班偶尔会迟到挨骂、研究各种商家优惠努力省一点钱、手机坏了还能雪上加霜电脑也坏的自己。

这九年里,《摩登家庭》从四点几、五点几的爆炸收视一路跌落到了普通的1.2-1.5,神力不在;《中产家庭》却历经了数不清的档期更换,依然站稳了1.5+的位置,奶活了ABC最惨的周二。这两部剧都是我的心头好,也越来越有感情,所以并不想做一些无意义的比较。只是当看到这部剧就像剧中Heck一家“安贫乐道”,努力在任何时候找准自己的位置,我想这是一部剧集最有意思也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它在众多套路的家庭喜剧里,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角色面貌以及生活观。

《丑闻》:情感过山车

相比较《中产家庭》朴素低调的稳定口碑,《丑闻》七季的发展深刻诠释着观众快速改变的口味变化。从最早作为春季剧的后备作品无人问津甚至差点在第二季就被取消;到日后一路飘红,创造收视高峰;再到结局时的萧条,“大起大落”来形容它更为合适。

它的第一季仅有7集,在《实习医生格蕾》的超高前导下,并没有取得什么瞩目的接力成绩;也是靠着Shonda Rhimes在ABC的人脉,侥幸获得了第二季的续订。该剧回归时,收视成绩也平平无奇,甚至一度传出ABC将会取消这部剧的消息…戏外该剧的其中一位演员,饰演“Harrison”的Columbus Short也因为家暴事件最终入狱;《丑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这个时候,它所作出的改进与努力堪称边缘剧集自救的绝佳示范,直到现在,关心收视率的剧迷也会津津乐道。

该剧的主创们成为了最早一批看到社交网络力量的人;在第二季时,每到剧集播出时,该剧的所有卡司集体出动,在Twitter上和剧迷们实时聊天,讨论剧情走向;或许这一点到如今看来已经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产生了不少影响。

借助Twitter,《丑闻》成为了真正的“网红”,每次开播便登上热度榜第一名;演员和剧迷们保持高度互动,不仅从中最直接的聆听到了他们对于剧集的意见,也让追剧热情更加强烈;而此时,该剧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从原先的程序型剧集慢慢变成了一部具有连续剧情元素的肥皂剧集,观众一边看着Olivia和Fit次次搞在一起的狗血恋爱,一边也在享受着从中的“罪恶快感”,找到了单纯的娱乐性。

尤其是这部剧中,被称为“霸道总统爱上我”的肥皂剧情以及极为神棍的主角光环,部分剧情更可看作是“侮辱智商”。从第一季开始对于“克林顿/希拉里/莱温斯基”或有或无的影射,到每每间歇期、季终就放大招,《丑闻》走的路线更像是“一切以收视为重”急功近利的路线。它的成功间接的让ABC想到了把Shonda Rhimes剧集放在一起、主打“TGIT(Thank God It’s Thursday)”的点子;但也因此造成了ABC这类剧集的通病:过分狗血、忽略必要的叙事逻辑。

尤其是该剧在中期一个较大的转折是舍弃了剧集一开始定下的“一集一Case”、以Olivia带领的Gladiators团队进行危机管理的路线;而是彻底深入白宫幕僚以及进行总统备选,还有神秘组织B613这种戏份。

我个人认为这个转型是失败的,因为到了后期,团队里各位成员的职能基本被模糊了,所有人都沦为Olivia以及白宫之间纠葛的配角,“危机管理”这个并不常见的剧集元素也被放弃了。最终也受到了“孽力回馈”,该剧不断下滑也是对这个转型最好的反应。

但早于《傲骨之战》、《一善之差》这些剧作以及戏外希拉里.克林顿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丑闻》更早的以女性角色为先,永远快步走着、无比自信的Olivia;从曾经被人轻视的“小红”到独当一面的幕僚人员Abby;大胆追求权力、成为总统的Mellie;

还有遭遇伤害却总是冲在最前面的Quinn…甚至是前副总统转型成名嘴的Sally、来客串的总统候选人“Phoebe”Lisa Kurdow和Lena Dunham这些角色,都构成了一副充满力量的女性政客群像。

而从中体现的女权色彩、甚至是对于类似metoo运动以及大选的时事呼应,都站到了一个难得又独特的高度。

不可否认在佳作频出的今天,《丑闻》或许只算是一个虎头蛇尾、转型失败的剧作;但它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营销的首创性、对女性角色刻画的专注和全面甚至是更为中庸的时政讨论,都值得同类剧集借鉴与模仿。或许有些剧集注定不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剧,但却能够成为这个阶段、见证美国电视工业成长的时代产物,这也是在追逐好剧之外,一个惊喜的发现。

套用一句早几年就被用烂了的话,“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飞速改变的电视工业,对于老剧重启/复活的热情一直都在;我有理由相信这两部剧集会因为它曾经耀眼的特质最终会回到人们的视线(事实上这周ABC竟然已经有了制作《中产家庭》衍生剧的计划),所以当看到大结局时我并不像往常一样感到难过,而是期待着下一次,它们能再次回归,让观众重新爱上和回忆起它们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