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习惯将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进行对比,这两人处于同一时代,却遭受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不仅与二人在思想上的差距有关系,更与当时日本与中国的国家环境息息相关,就像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我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关系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位内阁首相,曾四次组阁。作为明治宪法之父,他还是该国第一位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在伊藤组阁期间,日本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并一举挫败大清,自此成为东亚头号强国。而那一刻,号称大清“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则陷入人生最失意、最落寞的境地。
李鸿章之于伊藤博文,二人分别是中日两国“总理”级官员。甲午战争前,两人尚可平起平坐,可到了马关条约时,后者在前者面前只配说“是”。李鸿章为了少赔几两银子,甚至对伊藤博文说出了甘居“养子”的可怜话(“譬如养子,既欲其长,又不喂乳,其子不死何待”),其苦苦哀求之状,犹如老鼠见猫一般。
1885年4月,伊藤博文因朝鲜“甲申政变”,作为日本政府的全权代表,来到天津与李鸿章会谈。此次谈判达成的《中日天津条约》赋予了日本在朝鲜享有与宗主国中国相同的权利,也为甲午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
时年,李鸿章62岁,伊藤44岁。这是两人第一次扳手腕。看着比自己年轻18岁的对手,李鸿章多少有些感慨。为此,他专门向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密陈伊藤有治国之才》,认为伊藤博文“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应该说,李鸿章的眼光是比较敏锐的。当年12月,伊藤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并着手制定宪法。
一晃又过了10年,当两人再次见面时,李鸿章已是古稀之龄的老人,伊藤博文也过了知命之年。更恍若隔世的是,10年前的会面,两人尚能相对平等地交锋,此番早已乾坤倒转。1895年2月,在大清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对李鸿章,伊藤给予了尊重;但对清帝国,他却磨刀霍霍。尽管清庭也知道这一回割地赔款是躲不过了,让李鸿章该怎么办就看着办。李鸿章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经过拉锯式的较量,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竟在回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为之哗然,日方的和谈条件才稍有收敛。(WWw.9C9v.com九息娱乐)
1898年9月戊戌变法之时,伊藤博文又与李鸿章见了面。此时的李鸿章垂垂老矣,年届75岁。而伊藤也已57岁,他特地前来为被捕的张荫桓求情。张荫桓由李鸿章一手栽培,甲午战争中曾作为清庭代表赴日谈判。
但李鸿章后来一度失势,张荫桓却自觉翅膀硬了,竟对李有切割之意。戊戌变法时,他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属于维新人士,因此政变后遭株连。伊藤的面子,李鸿章还是要买的,于是他对张荫桓施以援手。张荫桓未被斩首,从轻处理后充军新疆。
对此次中国之行,伊藤曾谈了他的感想:“中国的改革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那么广大的国家里,对于数千年来继承下来的文物制度、风俗习惯进行有效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要想决议改革,我认为一定要有非常英迈的君主及辅弼人物,像革命似的去彻底改革才可。”
-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关系
-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马关谈话
- 伊藤博文痛哭李鸿章
- 伊藤博文遇刺事件
-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 伊藤博文简介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