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自上映以来,借独特的“静心”效果,收获大批“故宫粉儿”。除了普通观众,更不乏着名影评人发声力挺。穆谢特撰文写道,“市场喜欢谈ip,殊不知最大最丰富的ip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木卫二也称赞其“纪录片无意是把它当做了善意的情怀,试图去影响或感染更多人的价值观。”
进入十二月贺岁档,多部重量级商业片蓄势待发,来势汹汹。《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其中类型稀缺的纪录片电影堪称一道“清流”,在排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2%的排片率,3天票房近400万,从一众大片的狂轰滥炸中脱颖而出。
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今日(12月16日)正式在全国公映,影片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深处,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庙堂”与“江湖”的互动,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
参与电影版音乐制作的黄裕翔、刘胡轶现场谈了关于音乐创作的感悟,表示这片土地与匠人自由丰沛的生命感给了自己最大的灵感。现场不少观众和媒体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影片的喜爱,不仅要学习“匠人精神”,也要支持纪录片发展。
随着电影十二城巡演点映最后一站在沈阳结束,今日片方公布了影片“大国匠心”终极预告,宫门大开,修复师傅们的生活、工作日常依次展开,“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信念和匠心传承也随着一条条具有数量里程碑式的弹幕娓娓道来。
王津师傅回忆自己16岁来故宫做学徒学习修钟表的手艺,如今已经39年了,从懵懵懂懂到爱上这份职业,他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对得起上一代的师傅也对得起后人。纪东歌也表示,匠人精神就是坐得住,跟内心对话。屈峰师傅也认为,有爱就能吃大苦甘寂寞耐长期,但他也提到,“匠人精神一定不能匠”。
《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初是一部3集系列纪录片。作品透过镜头细致的记录并介绍了一群故宫修复师们的“日常”,让许多原本对文物修复并完全不了解的观众被这些看似平淡,但绝不平凡的工作深深吸引。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公映,由杭州潜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及故宫博物院出品,猫眼、B站、微鲸、广州弘图光合联合出品,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联合制作,作家绿妖参与撰稿、摄影师严明参与摄影、著名音乐人姚谦。
日前,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在被推到热门,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此外,《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纪录片还在豆瓣上有着超高的评分,可以说是继《舌尖上的中国》后的第二部拍摄精致的纪录片!现在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这部纪录片的相关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