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是标准的类型片,时隔五年,杨树鹏再度掌镜开机,这些年的沉淀,让他有一个真切感悟商业元素对于电影市场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相较于前两部不在类型片范畴的作品《我的唐朝兄弟》、《匹夫》,《少年》则是运用了成熟的商业化模式。
电影《少年》的拍摄历时两个月,在2个月的时间里,由于题材类型的特殊性,让导演杨树鹏面临很大的时间压力。杨树鹏曾在采访中透露,有一场大的追车戏被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于是只能分成两组同时拍摄,一组拍开车,一组拍追车,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街区太小还常常会有碰到的情况,只能喊停让追车组先过。
这几年悬疑犯罪片逐渐开始升温,但佳作不多。杨树鹏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就是希望一点点往前开拓:“到今天悬疑犯罪片的市场仍然不是很成熟,其实它需要一点点往前突,从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开始,现在《少年》可能又往前走了一点点。”
《少年》是杨树鹏继《烽火》、《我的唐朝兄弟》、《匹夫》后第四部剧情长片,也是他第一次尝试悬疑犯罪题材,但电影通过审查的过程,却让他焦头烂额,一是因为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所以暴力、血腥等场面的尺度很难拿捏。
自11月29日起,电影《少年》也已经开始全国路演,走进大学和年轻观众面对面观影交流。率先看到电影的同学们用“没想到”、“猜不透”、“很震撼”来形容看完电影的感受。没想到的是《少年》竟然是这样一部有些重口的犯罪片;猜不透的是整个观影过程一直在用心“破案”,结果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很震撼的是真得看到一个人“爱你如生命”,付出所有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