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占据河西之地,死死地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不甘心受到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在魏国郁郁不得志,所以跑到秦国寻找机会。当时的秦国对来自各国的人才是非常优待的。后被秦惠文王赢驷赏识,在公元前333年被任命为大良造,这可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了,商鞅之前也是大良造。
公叔衍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对母国魏国的战争。但是魏国由于缺乏精兵良将,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只好割地求和,魏国被迫割让了当时要塞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这个要塞可是吴起所建,当时吴起凭借阴晋要塞和七万的魏武卒大败秦国50万大军,夺得秦国的河西之地。
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占据河西之地,死死地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不甘心受到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可是秦惠文王并不满足于此,于是让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魏军八万,彻底收复河西之地,因此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秦国打通了通往中原的门户,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秦魏结盟,去进攻别的国家。但是这时候,张仪来到秦国,他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秦惠文王听到这些话,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遭到排斥,在秦国慢慢被边缘化了。不得不离开秦国,到魏国做了将军。
公孙衍到了魏国之后,开始搞合纵抗秦的活动。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最后失败了。
公元前319年,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被任命为魏国宰相。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公孙衍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联军气势汹汹直逼函谷关,结果遇到秦军竟不堪一击,一战即溃。魏国遭受损失最大,被迫向秦国求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秦国乘胜追击,攻打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损兵8万多人,自此“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五国伐秦失败后,公孙衍被迫辞去魏国宰相职位来到了韩国,出任了韩国的宰相一职。在公孙衍的策划下,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秦惠王为此深感不安,决定发兵攻打韩国。战斗打响后,韩国明显不占优势,其他盟国竟然无人发兵相救。两军相持了一年多,最后楚国出兵,一起打败秦军。
公孙衍,经过多次合纵抗秦失败后,又回到魏国,可惜不再受器重。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结盟对抗强国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只可惜,六国各怀异心,不团结,最终失败。从此六国就是一盘散沙,等着秦国逐一击破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