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薛令之发牢骚得罪李隆基 福建人民只能用高洁名号纪念他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福建 薛令之 编辑:实习生 时间:2016-12-03 09:11:08

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让他陪太子李亨读书。陪太子读书这差事,一般不好干。如果太子贤良,皇帝怕他交朋结党,如果太子无良,皇帝就要怪这帮老师没教好。但是薛老师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是觉着陪太子读书待遇太低,没有前途,生活质量上不去。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生于唐永淳二年八月十五日,福建首位进士。

薛令之少时家贫,聪明好学,极具诗才。曾在灵岩山腰筑草堂苦读,写有诗作《草堂吟》:“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没看出这诗有啥好。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打油诗么,出门打酱油的工夫写了一首诗。而且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出了赤裸裸的官迷气息。苏秦反复无常,韩信因谋反被杀,这两位是怎么成为他的偶像的。

神龙二年(706年),薛令之北上长安应试得中。原来是武周时期的理想啊。

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让他陪太子李亨读书。陪太子读书这差事,一般不好干。如果太子贤良,皇帝怕他交朋结党,如果太子无良,皇帝就要怪这帮老师没教好。但是薛老师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是觉着陪太子读书待遇太低,没有前途,生活质量上不去。

一日,薛令之在东宫墙上题下《自悼》一诗。诗云:“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

翻译:每天东升的太阳照在我空空如也的盘子里,饿得我只有一天天数着墙上的苜蓿草爬上栏杆。米饭粗的不粘勺子,菜汤稀的只恨筷子太细。只能勉强糊口,不能长久发展。

笔者注:苜蓿是一种草,我们这里用来喂牛,据说特产奶。饥荒时期人也能吃。

没几天李隆基前来看儿子书念的咋样了,没想到没看到儿子不好,却看到老师发牢骚。一气之下在薛老师的诗旁边也写了一首诗:“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啄木鸟嘴尖毛长,凤凰鸟嘴钝毛短。要是嫌弃我这里待遇不好,您老可以另谋高就。

世界这么大,你尽可以随便去看看。

可怜的薛老师一看人家下了逐客令,也没脸再呆下去,只好请病假回老家,隐居于灵谷草堂,重新过上了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隐居么,我写过好多隐士的文章,隐居分穷隐和富隐。陶渊明就属于穷隐,也有富隐的,比如晋朝没出山时候隐居东山的谢安,唐朝隐居辋川的大诗人王维,家里特有钱,远离喧嚣找一心灵归宿。

一个人在对外扩展的道路上找不到出路和希望,四面碰壁之后,才会蜷缩一隅寻求所谓心灵的慰藉。就如现在满网络乱串的所谓小编,说穿了都是生活失败者。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被外面的墙壁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依然故我。

躲回家隐居的都是屌丝,不值得提倡,白浪费国家粮食。

薛老师的隐居生活过得很悲催,每天没几个有钱朋友前来串门,因此深居简出(废话,出门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全身超不出一百块钱的地摊货,出啥门),偶有出游或访亲会友常留下诗篇。游太姥山写下《太姥山》一诗,表达流连胜景、啸傲林泉的情趣和遁入空门的思想。别离友人时所写的《送陈朝散》一诗,则表现出息影林下,不忘为国荐贤的襟怀。

唐玄宗毕竟是个讲旧情的人,听说了薛老师的悲惨遭遇,“甚心怜之”,下诏用长溪的岁赋资助他。

让当地财政部门给薛老师弄点年终补助,别营养不良饿死了。

至德元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第二年想起自己的薛老师,赶紧派人去请,没想到薛老师已经死掉了。

于是唐肃宗敕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溪’,岭曰‘廉岭’。

其实他这个称呼名不符实,你一种地的农民,有啥廉不廉的,根本就是这个字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