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不只有学识还有气概,人缘如此之好要是在人群中说的不妥完全可能会被群殴的节奏......,但我在这里不是来辩论这个案子,他的做法对错与否的,这没有意义,因为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没有谁可以说服谁,没有谁乐意被谁说服,以理服人是不成立的。
相比于先秦周朝的墨刑,鼻刑,宫刑,刖刑等这些强调个体杀伤力强度的酷刑来说,这个刑法更强调大范围的杀伤力,企图用数量,广度来震撼、碾压犯罪者摇摆的心灵。
对,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抢答了,那就是传说中从秦朝就已经开始有的“诛九族”,这也是统治者企图用量变来达到质变的方式。
但今天刚刚说了要来补充与刷新你们对酷刑的认知的,所以这个案子必然不同于以往,因为其开创了一个新的残酷刑罚---“诛十族”。
没错,多了一族,当然这也算是“诛九族”的升级版吧,而多出来的一族则是门生之族。
多说一句,我不是来给大家普及刀叉棍棒知识的,也不是带大家领略刀光剑影的,唯一能确定的是不将此文读到底永远也不会发现最精彩的部分。
因其一人而牵连十族,究竟是什么大事呢?
很简单,概括说起来是这样的:此人不愿意给新皇帝草拟即位诏书,留恋旧皇帝并认为新皇帝是篡位贼子而得此罪。
八百余条性命就这样被他一人牵连,是历史罪人or千秋英雄?
先来看看其它大人物对他的评价:宰相姚孝广称之为“天下读书种子”,汤显祖说其为“天地正气”,郭沫若说其“骨鲠千秋”,连乡里人都称赞其为“小韩愈”...
可见不只有学识还有气概,人缘如此之好要是在人群中说的不妥完全可能会被群殴的节奏......,但我在这里不是来辩论这个案子,他的做法对错与否的,这没有意义,因为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没有谁可以说服谁,没有谁乐意被谁说服,以理服人是不成立的。
所以我不探讨对错,以及是赞成历史罪人还是千秋英雄,而我只分析行为的原因,根源所在。
当然,也会衍生出新的结论:以上的大人物评论也许是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
对了,讲了那么久好像还没有开始介绍主人公吧,但有的人我想已经能猜到了,他就是建文帝的忠臣,极力推行仁政,师从宋濂,也是汉中府讲授儒学的教授---方孝孺。
△ 墨刑
继续保持原先的思路与设想,探寻行为的根源。
价值观是可以推动一个人的行为的,那么方孝孺的价值观与思想核心是什么呢?
在那个年代,科举制提倡了儒家思想,但四书五经这些带着明显今文经烙印的反而是有不利于专制统治的充分,朱元璋删《孟子》78条就是最好的验证,也是矛盾所在。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儒家官吏终究是为法家的官僚制度服务的,这也促使了儒法合一,在几千年的专制统治的熏陶下,又注定了儒法比例的分配必然是外儒内法,儒少法多!
因此官吏分为循吏和酷吏,循吏是以儒家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官吏行为,而酷吏则相反。在千年的封建制度统治下,他们终究是法家的代表,法家思想在他们思想中是占据主体地位的,潜移默化产生影响...
方孝孺就是个循吏,一方面推行仁政,政治主张与建文帝一致,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但法家思想却占有主体位置。
当面对“燕贼”朱棣的威逼,却极力忠于建文帝,用自己的意志代替了800多人的意志,儒家观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没有考虑800多人的想法下擅自决定,这难道不是法家导演的坑儒案子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君权大于父权,亲权与人民的思想。
将建文帝视为真正的君主,宁可大义灭亲,这便造成了大屠杀,孟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作为儒者,在法家的观念上发挥出了大义的儒家思想。
△ 割鼻
但很多人还会去质疑,也许只是一时的冲动或者恰恰是儒家正义的体现。那么还有一件事是这样的:
方孝孺父亲方克勤在朱元璋时期因“空印案”被诬陷而死(这是方孝孺自己说的)。方孝孺并没有显示自己的大义以及儒家以孝为忠先的思想,这些都反而消失的一干二净,之后还好评朱元璋,如果要是有宁可牺牲870余人的儒家大义思想,那么“诛十族”的大戏就该要提前上演了,对么?对比起来,还是君权至上,法家思想的体现,儒家面对法家还得处于配角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孝孺是法家思想或者外儒内法思想的集大成者,外表的儒家思想只是统治方式(与建文帝施行仁政),根基终究是法家思想(尊尊大于亲亲,君权至上),这是他行为的思想根源!
深刻分析过后,也许你会认为文章就此写完,但我要告诉你(请抓好扶稳身边的把手,因为过山车开始要急转弯了):“诛十族”这个案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不存在!
为什么?
因为清人修的《明史》和明朝官方修的《明实录》两部正史均未提到“诛十族”的事情,明清官方均为提及,这个嫌疑非常大。
在之后的记载中其亲戚和门生也有出现在史籍里,既然被杀怎么还能出现?漏洞百出。
“诛十族”这一词是出现在明末期,多来自私人史籍。所以这个案子还有一个结局就是根本没有“诛十族”这回事!因此大家对方孝孺的评价有些便是错误的或者过于绝对了。
当然也亦没有否定它存在的可能,如设想方孝孺被“诛十族”存在的话,我们可以推导出方孝孺是法家或者外儒内法的集大成者。
若不存在,也要有这样的智慧:有些事情的真相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我曾说过:寻找到正确的历史穿梭之门是学习历史之道的正确开始。
诚然,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在展示自己研究历史的素养与魅力,后半部分又回归到了历史的本真,理性的严谨。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辨识能力是屌丝与精英的区别,并且占据主流的声音未必是正确的,而且往往需要质疑,历史也是如此。
传播历史知识是历史学者的素养,分辨与研究历史是历史学者的使命。
方孝孺因此案而死是毋庸置疑的,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无论如何,一种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一种特定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对于信仰者而言所信便是正确的,他们会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信仰而做到最好,因为没有坚定的信仰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而方孝孺就是这样的人,无论是“诛十族”还是几族,他都是最为忠诚的信仰者!也是最为忠诚的勇士!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