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卖主求荣 靠走后门当上舰队司令结局很可悲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丁汝昌 李鸿章 编辑:小龙 时间:2017-02-22 17:20:52

丁汝昌17岁的时候,已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大小伙,1853年无依无靠的他参加了程学启的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湘军围困危急,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身为太平军陈玉成部下的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300余人翻越城墙,向集贤关的湘军训导曾贞干投降。

丁汝昌(1836.11.18~1895. 2.12),清朝海军北洋水师提督。字禹廷,1836年11月,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乡石嘴头村丁家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父母在荒旱中双双饿病而死,上了三年蒙学后,过起了放牛娃、放老鸭、摆渡、磨豆腐的生活,饱尝了人间辛酸与苦楚,但也锤炼了他以后坚强的意志与品格,也练就了一身好的筋骨。

丁汝昌17岁的时候,已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大小伙,1853年无依无靠的他参加了程学启的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湘军围困危急,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身为太平军陈玉成部下的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300余人翻越城墙,向集贤关的湘军训导曾贞干投降。

湘军将领曾国荃对这批降军存有疑虑,每逢战斗,必令他们居于前列,七月十三日,程学启、丁汝昌作为前导,攻破安庆北大门外的太平军营垒3座,断绝了安庆北面的交通,使守城的太平军处境更加艰难,八月一日,曾国荃指挥程学启、丁汝昌等攻占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莱以下1.6万人全部战死。战后,程学启升任游击,赏戴花翎,充当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之后,因上海士绅请求,曾国藩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并将大都由安徽人组成的,程学启的开字营拨归李鸿章指挥。同治元年(1862年),程学启、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八月,配合刘铭传铭字营与太平军战于四江口,刘铭传见丁汝昌作战英勇,请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入铭字营,仍充哨官,统领亲兵100人。旋改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曾国藩北上督师剿捻,由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办理后勤。丁汝昌升为副将,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1868年,东捻军失败,三十二岁的丁汝昌升任总兵,加封提督衔,被朝廷赐予“协勇巴图鲁”的称号。参加淮军后,又因为战功而屡次擢升。

1874年,由于淮军裁编节饷,清朝政府打算裁减丁汝昌统领的骑兵部队,丁汝昌三营马队被裁撤,争权夺利的丁汝昌触怒刘铭传后,便连夜弃官逃回安徽巢县汪郎中村赋闲。身为大将不能为国家效力,他时时闷闷不乐,心情很不畅快。家居数年后,丁汝昌时常想到李鸿章身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姑前往天津投靠。

1877年秋,丁汝昌又到北京去谋求差使,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 急需用人,而丁汝昌与其他将领相比,其资历又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最多,恰恰是最佳人选。李鸿章见到丁汝昌后大喜过望,“倚为横海楼船之选”,于是就对他说:“省三(刘铭传)与尔有隙,我若用尔,则与省三龃矣。尔宜与之分道扬镳!

今吾欲立海军,乏人统率,……当以此任相属。”当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正在指挥西征收复新疆的战事,因素知丁汝昌作战英勇,奏请发往甘肃差遣。李鸿章不愿丁汝昌西行,便以丁汝昌“伤病复发”为由,把他留在天津,从此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1879年因骁勇忠诚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海防,成为其心腹。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时被李鸿章荐任提督,统帅整个海军。1894年2月3日,日军海陆合围刘公岛,丁汝昌坚守孤岛,亲自率领舰队先后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后北洋舰队损失惨重,被困孤岛,陷入绝境。

中日开战后,丁汝昌屡次受到革职等不公平处分,他在给陆军将领戴宗骞的信中说:“现在我是戴罪之身,很多人责备我们,但是我不会顾及自己身体。我不出兵有罪,出兵如果防务不力,顾不到后路,我还是有罪。”对于朝野指责他消极避战,尽管他只是执行命令,但从来不会为自己做辩解。1894年2月18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赏加尚书衔,此时的丁汝昌已达到了人生和事业最辉煌的顶峰。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域偷袭了清政府的运兵船队, 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向对方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海战开始之初,北洋舰队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为总指挥。不久,日舰炮火击毁了“定远”号上的信旗装置,北洋舰队遂失去了统一的战场指挥。而日军第一游击队则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该二舰击沉。

日本联合舰队的两个战术分队分别向左后、右后方作转向,对北洋舰队实施穿插和包抄,使北洋舰队开始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势之中。17时 40分,日本联合舰队主动收队撤离战场,向东南方向驶去。历时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这场海上残酷大绞杀宣告结束。

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因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此外,“济远”率先逃跑,也影响了斗志,“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沈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

丁汝昌以陆军将领来统率这样一支新式舰队,主要凭其资历来治军。他的悲剧在于,他从不觉得自己需要有精深的海军知识,也不懂海战指挥和在海战开始后中断了对舰队的控制,使得舰队完全处于各自以为战的状态,最后是陷入一片混乱的僵局。

战争发动后,丁汝昌就受伤,但伤势并不重,可他却放弃了统帅全军作战之责任。舰队没有了总指挥,旗舰也失去指挥作战的功能,敌舰乘势以快船攻右翼弱舰,复又夹攻北洋舰队,截击左翼诸舰于阵西,这就使北洋舰队形势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交战不久,定远舰帅旗于第三次排炮时,被敌炮击落,坠人海中便不再上升,战阵更加大乱,“督旗不升,各舰耳目无所系属,督船忽左忽右,亦无旗令,而阵益散”。舰队因没有统一指挥,不能形成了对全军的整体协调作战能力,而各舰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最后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弹尽援绝之时,丁汝昌派手下夏景春曾在冬日刺骨的海水中游到对岸,向山东巡抚李秉衡麾下的陈凤楼求救,希望其能派兵支援刘公岛,但对岸陆军不仅没有支援,反而撤退了。

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又陷入了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无望后,丁汝昌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下大量鸦片,痛苦弥留至1895年2月12日后凄凉死去,时年59岁。噩耗一传开,刘公岛全岛如丧考妣,同一天夜间,刘公岛护军统领、李鸿章的外甥张文宣亦服毒自尽。

丁汝昌自杀后,光绪帝下旨没收其全部家产,刑部下令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并涂黑漆以示戴罪,不许下葬。其夫人吞金殉夫,家眷被迫流落异乡。清廷准王文韶、李秉衡奏,视之为罪臣,丁汝昌成了甲午战败的替罪羊。

直至1910年4月25日,宣统皇帝以丁汝昌“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准载洵奏,开复已故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原衔”。 至民国1912年丁汝昌的遗体才被运到安徽老家,安葬在无为县严桥乡梅山村小鸡山梅花地,一代海军统帅,就这样长眠在安徽无为的山冈上。

千古艰难唯一死!丁汝昌之死堪称甲午战争史上最为悲壮苍凉的一幕,对丁汝昌之死,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尚无定论。历史,就是如此这样的令人不可思议而又捉摸不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