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桂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采访整理 / 记者 赵福帅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不振、内需不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问题。要提振消费,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分别是0.8%、1.4%、1.4%、1.5%、1.2%,CPI连续多个月低位徘徊;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6%,这是PPI连续第39个月同比负增长。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持续低迷,所以价格根本上不去,中国经济正持续处在通缩的边缘。
中国内地的消费低迷可以从房子和汽车“两大件”来看。1-5月房地产销售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1%,仍显著低于GDP增速。5月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共计190万辆,较上年同期下滑0.4%,4月时为下降0.5%,这是2011年底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下滑。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不振是拖累中国GDP增速的重要原因。内地第一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0%,是2009年以来最慢季度增速。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亟须破解消费不振难题。
消费不振溯源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消费不振即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部分需求因为各种因素被压制。比如中国民众的购车需求依旧旺盛,但是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受困于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压力,一些大城市推出“摇号”等限购政策,结果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减慢。假设把限购措施放开,汽车消费立刻就会释放出来,产能也会释放出来。房地产同样如此,尤其一线城市仍存在相对“严格”的限购。
其次,民众尤其农民的低收入问题。我到农村去调研,除了电视机,农民也需要电脑、冰箱、空调等家电,但是很多家庭买不起,因为收入低。另外农民也需要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比如上下水系统、天然气等还没有普及。中国多数的农民工受困于收入和户籍限制,无法就地城市化,购房等潜在需求也就无法释放。
再有,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目前缺少足够规模、足够繁荣的相应产业来吸纳大学生群体就业,结果部分大学生就只能从事相对低端的职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结婚生子,有旺盛的购房、购车、育婴等需求,收入上不去就会压抑这些消费。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所谓“三驾马车”,消费不振就会拉低GDP增速。具体来说,消费不振导致CPI和PPI持续走低,商品价格低迷就会压低企业利润率,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又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和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也会降低社会投资意愿,一些本来可以不过剩的产能出现过剩。总之,消费不振、内需不足实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问题。
以改革提振消费
要化解这些问题,中国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第一,开放高端服务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是,对内开放市场。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依靠的是低端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有限,通过升级产业,才能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但是现在中国的金融、医院、教育、电信等等都是垄断的,一方面相关服务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民众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大学生和社会资本又难以进入,或者提供服务的积极性未被激活。其次是,开放国外高端服务业进入,激活中国产业。放宽外资进入,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又能帮助中国更快转型。建议中美BIT谈判,生产服务业应全面开放,这样大学生就业和收入就稳住了,否则每年七八百万人的人才资源就会出现浪费。
第二,收入分配改革和鼓励农民创业。收入分配改革是直接的利益调整,应该稳步推进。当然户籍改革、土地改革等实质就是收入分配改革。中央政府在鼓励创业方面做得很专业,通过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帮助农民创业和就业,而不只是被工厂雇佣,最终提高农民收入和在城市的生存能力。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比如,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的交通治理能力缺乏,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政府监管能力不够。如果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部门有更高的积极性不断地改进社会治理能力,那么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将大大缓解,中国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汽车消费和汽车产能。从更广意义上,提升农民收入、打破服务业垄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这些改革最终都涉及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