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将开拓边疆千里 王韶功高震主惨被贬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宋朝 王韶 编辑:实习生 时间:2016-11-18 08:21:39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先派兵至渭源堡和乞神平,击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保障了大军的粮道。接着带领部队直驱抹邦山,与敌军对垒。敌军居高临下攻击,宋军稍受挫败。王韶这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部队反攻,并下令说:“谁要敢说退兵,就将他斩首”,最终敌军大败。

如果说你是皇帝,有一个大将以极少的代价降服几十万蕃部,为你开拓边疆两千余里,而且他还不跟朝廷一味地要钱要粮,而是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在边疆开荒、采矿、开展市易。

那么你会怎么安排这个将领?想来你应该不会犹豫!

可是在大宋,最常见的安排是“让专业的人干不专业的事”,武将常常成为皇帝权术和文官斗争的牺牲品,狄青如是,岳飞如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王韶亦是。

王韶绝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将领,他深受宋神宗器重的起因是自己的三篇《平戎策》。王韶的《平戎策》提出以“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为主的方略,这个方略讲述了收抚河湟对于压制西夏的意义,而且强调征讨与收抚相结合,深受宋神宗欣赏。

宋神宗任命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实施“河湟战略”。王韶经过分析,认为夹在西夏与大宋旁边的蕃部是影响河湟局势的关键。而在青唐一带的蕃部里,俞龙珂势力最大。

为了收复俞龙珂,王韶只带领数骑直到俞龙珂的帐中,给他分析其中利弊,当晚又留宿在蕃部大帐。王韶的胆识让俞龙珂钦佩不已,王韶的分析更是让俞龙珂非常信服。不久以后, 俞龙珂率领其部属12万多人臣服宋朝,朝廷赐名为包顺。

王韶并非只会安抚,打起仗来更是善出奇计,多有奇捷。熙宁四年(1071年),吐蕃大将穆尔、羌人将领结舒克巴等集结于洮河附近的抹邦山(今临洮岚观坪),直逼狄道城。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先派兵至渭源堡和乞神平,击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保障了大军的粮道。接着带领部队直驱抹邦山,与敌军对垒。敌军居高临下攻击,宋军稍受挫败。王韶这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部队反攻,并下令说:“谁要敢说退兵,就将他斩首”,最终敌军大败。

这时,河州的大部落木征带兵渡洮河来援救,被击散的敌军又集结起来。王韶戒令部下将领由竹牛岭路出动,虚张声势,以牵制敌人,而暗地里让部队攻打武胜,与木征麾下的瞎药等部相遇,双方激战,宋军击败瞎药等部,遂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

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攻打木征所控制的河州。这时,原已归降的羌人又趁机叛乱,木征让叛乱的羌人据守河州的几个重要城寨,自己则是带上大军穿越露骨山到了河州南部,准备打“持久战”。

王韶连续拿下数个羌人控制的城寨,并攻下军事要地诃诺木藏城,然后亲自率军穿越露骨山的“林海雪原”,向南追击木征。由于道路崎岖狭窄,王韶带的部队并不多,而且常常要弃马徒步而行。

如此险恶的条件下,王韶率军在木征的势力范围内孤军作战,真可谓九死一生,但他最终还是生擒木征,彻底收复河州,堪称奇迹。

接着,王韶又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都望风而降。此一战,王韶率大军转战54天,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拿下五个州,为大宋开边两千里。

在河湟开边的过程中,王韶没有一味的强攻,而是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以极少的代价取得了“凿空开边”的重大胜利。他本人也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

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对于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使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

不过,自从王韶当上枢密副使后,便一直留在了京城。他虽有奇谋,但却不适合宦海沉浮,在京城如履薄冰,常常成为文官斗争的靶子,立有如此大功的他还曾被贬到洪州。

尽管王韶后来被晋封太原郡开国侯、太师。但有志难遂的他晚年言语失常,像得了癫狂病。生毒疮以后,毒疮溃烂,甚至可以看见五脏六腑。

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王韶逝世,享年52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如此,一个善于开边的名将,只在河湟绚烂了一次,最终也没有等到大宋朝廷再给他一个机会。

其实,这也是宋朝的常态,武将一旦功勋卓著,就必然要受到制约,王韶如是,狄青、岳飞等亦如是。如此大宋,着实可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